2020年全国科普日 - 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是科学家的责任
来源:科普时报 2020-09-18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科学普及研究人员和相关机构开展的系列调研也都表明,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和科普从业者都认识到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即将在全国拉开帷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科普大事和盛事,“全国科普日”有效地动员了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身体力行地开展科普工作,同时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和参与科学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普发展的历史,很多知名的科学家、科普专家、科学社会学研究专家等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科普的重要性,也对于开展好科普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因而系统地梳理这些观点和看法也有助于我们提升对科普的认识。

培根曾经说,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只有被传播出去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价值和力量。因而科普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卡尔·萨根也曾经坦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中,然而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些科学和技术。”所以他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说道:“在科学的所有用处中,培养出少量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高、高酬金的牧师式的专家是不够的,事实上也是危险的。相反,某些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方法必须在最大的范围内使公众得到了解。”应该说,萨根不仅仅身体力行地从事着科普,而且对于科普的重要性也有着深刻的认知,反过来说,也正因为他对科普工作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才让他义无反顾地面向公众传播科学。

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指出,“只有能够理解科学的好处的全部意义并加以接受的社会,才能得到科学的好处。”而要得到科学的好处,就必须对科学进行传播或者说开展科普工作,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够接触到科学,并且理解科学的好处,就像《公众理解科学报告》中谈到的那样,“科学家职业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伯纳姆在《科学是怎么败给迷信的》中哀叹说,“当自然科学和卫生科学的成果如此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也塑造了一些重大事件之后,我们的文化最后受到科学的影响怎会如此之小。”究其原因就在于科普工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科学战败的原因是科学家离开了科学普及阵地。”或者说是“科学人的退位”。

甚至近年来因为撰写了《人类简史》《今日简史》和《未来简史》的赫拉利也在其中一本作品中提到,“同样该受到重视的是通过科普书籍,甚至运用艺术和小说,向大众传播最新的科学理念。”

当然,这些论述只是从理念上谈及了科普重要性的问题,至于如何做好科普工作,则需要另当别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的总结或者说思考,其原因也在于他们对于科普或者说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所能发挥的作用有着深刻的体会与理解。这也恰恰说明了科普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通过实践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论述,同时另外一方面,又通过这些论述来指导和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科普实践。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王大鹏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专家简介
王大鹏,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专业领域为: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社交媒体科学传播,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等。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在《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在光明网,科普时报开设专栏;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已翻译出版科普研究理论专著多部(两部译著获得业内奖项),出版科普理论研究专著《愿景与门道:40位科普人的心语》,《谈科与论普-科普人“出圈”手册》等。已为各类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培训百余场。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