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堪称人体器官“劳模”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9-18

视觉中国供图

心脏打从胚胎期开始就跳个不停,在人的有生之年大约要跳30亿次。某些器官没活儿干的时候可以休息,心脏却要每分每秒持续不停地跳动,一旦“放假”,主人顷刻间长眠;大多数器官成双成对,一个出现问题另一个可以代偿,独一无二的心脏却必须全责承担“泵血”的使命。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泵血约为4.5至6升,约等于这个人的全身血量。如果要在人体器官中评选一位“劳模”,心脏可以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心脏为什么能如此勤奋地工作呢?这要从心脏的结构说起。构成心脏的有两种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也称工作细胞)和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也称自律细胞)。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它们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可以进行有力的收缩,其收缩与舒张相交替的运动构成了心跳。自律细胞的特点是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它们的细胞膜上特殊的阳离子通道使其在复极化末期自动地发生去极化。自律细胞像一张大网遍布在整个心脏,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支,以及末梢的蒲肯野纤维。自律细胞把兴奋传递给工作细胞,工作细胞于是发生兴奋和收缩。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心动周期。以成年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心动周期约0.8秒。心动过程是:心房收缩约0.1秒(随后心房舒张0.7秒),接着心室收缩约0.3秒(随后心室舒张0.5秒)。无论心房还是心室,都是收缩期短而舒张期长,可见心脏还是很会休息的,它不会像骨骼肌那样持续地收缩,而是始终做收缩与舒张相交替运动。

心脏“善于休息”还表现在有一个很长的“不应期”。骨骼肌细胞的不应期只有两毫秒,而心脏的不应期有200多毫秒。在这段时间里,无论给多大的刺激它都不起反应,这样即便有些病理性刺激(异位起搏点传来的信号)前来“骚扰”,它也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会轻易地被病理性刺激弄得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心脏虽然具有完美的自律性,并不意味着它只陶醉于自身的节奏,对外界信号不理不睬。事实上,它经常受到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比如,当我们情绪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就会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让身体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我们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脏可能跳到每分钟200次,一旦休息它又会很快地回到正常的节律。

话说心脏这位“劳模”还是比较喜欢刷“存在感”,别的器官干活时基本上沉默无声,可是心脏会发出明显的“心音”,这是心脏的瓣膜关闭发出的声音。如果用“蹦跶、蹦跶”来形容心音,前面这一声“蹦”是由房室瓣关闭、血流冲击房室瓣引起心室振动造成,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后面这一声“跶”是由半月瓣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引起的振动造成,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医生听诊时会分辨这两个声音,借以判断心脏在收缩期还是舒张期,如果有杂音的话,判断是收缩期杂音还是舒张期杂音,这对于临床诊断很有意义。

人类的心脏就如同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推动着血液在全身循环。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到全身进行体循环,再由上、下腔静脉回右心房,通过房室瓣(三尖瓣)进入右心室,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进行肺循环,通过肺循环变成动脉血,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再通过房室瓣(二尖瓣)进入左心室,进入下一个体循环。通过心脏的做功,血液在人体中循环流动,运输氧气及各种营养物质。

拥有一颗健全的心脏是人能好好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有力的心跳声就像雄壮的战鼓声在胸腔激荡。我们总结一下这位“劳模”的特点:严于律己、自强不息;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服从指挥、灵活应对。愿我们也培养这些优良品质,用心追求自己的梦想与荣光。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湖北省生理学会理事)




相关文章
王 欣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
专家简介
王欣,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科普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