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五感”,人体可谓“百感交集”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1-23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有句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从生理学的角度理解就是:如果一个事物你完全感觉不到,对于你而言就等于不存在。双目失明的人无法感受春天万紫千红的美丽,双耳失聪的人无法领略音乐动人心弦的魅力。感觉是心灵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感觉如此重要,人类到底有多少种感觉?许多人会脱口而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感”的确是人们非常熟悉也重要的感觉,但是感觉的种类绝不止这五种,它们种类繁多得超乎人们的想象。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这四种头面部的感觉合称特殊感觉,对应眼睛、耳朵、舌头、鼻子这四种器官。它们“特殊”在哪里?就在于感觉器官的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就拿视觉来说,它接收的信号是光波,光波进入眼的折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对光波的强弱、波长等参数进行编码,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各级视中枢核团传到大脑的视皮层,于是看见了远处的风景。

感觉是真实的吗?《心经》有句名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这些感觉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是被大脑“创造”出来的,真实存在的是光波、声波、化学分子等客观物质,感觉是头脑对这些客观物质的主观反映。如果我们置身于外太空,会发现那里寂静无声,不是声波消失了,也不是耳朵失灵了,而是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导,可见感觉必须依靠外界刺激和内在机能相互作用才会浮现。

“五感”的触觉在生理学上称作躯体感觉,它的感受器广泛分布于皮肤的真皮层和皮下组织。触觉感受器包括毛囊感受器、麦斯纳氏小体、鲁菲尼氏小体和帕西尼氏小体,分别感受轻触觉、触压觉和振动觉。头面部的触觉由脑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躯干和四肢的触觉由脊髓上行到脑。

“五感”没有提到痛觉和温度觉。痛觉包括来自皮肤的体表痛,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深部痛和内脏器官的内脏痛,它相当于人体的报警装置,保护着我们免受伤害,提醒我们及时就医;另一方面,剧烈而持续的疼痛本身也是疾病。痛觉感受器多为游离神经末梢,其上分布着各种受体和离子通道,可以被各种伤害性刺激激活。温度觉感受器在体表呈点状分布,分为冷点和温点,冷点比温点多。它们遍布全身皮肤,于面部、手背、前臂掌侧面、足背、胸部、腹部以及生殖器的皮肤较密集。

“五感”也没有提到平衡觉和本体感觉。平衡觉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机体姿势、运动状态以及头部的空间位置。晕车就是因为头部的晃动使前庭器官过度亢奋,不断发出“头部位置不正”的信号,其主观感受就是眩晕。本体感觉的感受器是肌梭与腱器官,它们位于肌肉和肌腱,感受肌肉张力与长度的变化并调节肌肉张力,这使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肢体伸缩自如、力量恰到好处。平衡觉和本体感觉通常传递到脑干和小脑,进而引起姿势反射,不抵达大脑皮层,主观上不被感知。

人体中为数众多的内脏感觉更是不为人知。以血压的调节为例,血压升高时,血管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发出的冲动就会增加,传入延髓的心血管中枢,通过自主神经减慢心率、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已发现的内脏感觉有数十种,加上前面提到的各种感觉,人体真可谓是“百感交集”。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湖北省生理学会理事)



相关文章
王 欣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
专家简介
王欣,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科普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