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王 欣
感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功能,它们接收内外界环境变化的信号,必要时发出警报。想象一下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看见猛虎出没赶紧找个山洞躲起来,听见野狼嚎叫马上拿起武器保护自己,闻到烧焦气味迅速跳起来查看哪儿着火了,吃到苦味食物吐掉以免中毒,摸到带刺荆棘把手缩回来避免受伤……感觉就像贴身卫士一样,随时守护着主人的安危。
假如失去任何一种感觉,我们就会成为残障人士,不仅生活质量打折扣,生命安全也将遭受威胁:热闹的马路从此变得危机四伏,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疾驰的车辆撞倒;舒适的家中也充满了隐患,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之类的意外;一个简单的开罐头的动作也可能因为用力过猛使手指受伤,更不用谈去做复杂灵巧的针线活了。
各种感觉之中,痛觉是最具有保护意义的感觉。体表痛、肌肉痛、内脏痛都是身体向主人发出的报警信号,值得警惕。轻微而原因明确的疼痛可以自我调适,严重或原因不明的疼痛必须马上就医。前几天,我就意外遭遇鱼刺卡喉,一阵刺痛传来,顿感大事不妙,放下碗筷直奔医院。一番折腾之后,鱼刺不翼而飞,可能被吐掉了但是找不到,可怕的刺痛变成可以忍受的痛和异物感,医生让我回家观察,第二天没有完全消失的痛觉促使我又到医院做了喉镜检查这才放下心。痛觉这位“卫士”实在是既高明又狂暴,平时还是不要招惹为好。
饥饿也是极具保护作用的感觉。如果不饿,我们往往会因为别的事情忘记了吃饭,或者吃了少量的食物就不想吃了。厌食症患者就是这样一群丧失了饥饿感的人群,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是演员或模特,为了身材苗条而过度节制饮食,久而久之失去了饥饿感,甚至看见食物就想吐,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因为长期挨饿而发生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口渴的感觉同样重要,它提醒我们身体处于缺水的状态,要尽快补充水分。水是生命的源泉,脱水会导致血栓和代谢紊乱。我们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那时细胞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的状态了,应该把每天的饮水量均匀分配在一天当中,适时适量地饮水。
饥饿和口渴都属于内脏感觉,是下丘脑对血液中血糖浓度和渗透压的感觉。内脏感觉在正常情况下感觉不到,发生异常才有感觉,不像体表痛那么清晰而强烈,而是表现为隐痛、烧灼痛、绞痛、麻木、眩晕、恶心、心悸、胸闷等复杂多样的感觉。医生诊断的时候往往会问“哪里不舒服”,这“不舒服”就是内脏的感觉。根据“不舒服”的性质、位置和程度,医生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做进一步检查。
感觉并不全然美妙,不好的感觉同样有它存在的意义。倘若我们被不好的感觉困扰,要知道其实它在保护我们而对它抱有敬畏之心。对于那些好的感觉,应当加倍珍惜,它们是难能可贵的天赋,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许多人到了一定年纪后会出现眼花、耳聋、嗅觉失灵、味觉减退等问题,这既有生理性衰老的因素,也有很大程度是平时不注意保养造成的病变。如何来保养我们的感觉?就是既不要滥用它们也不要漠视它们。以视觉为例,我们不要用眼过度,不要在耀眼或昏暗的光线下阅读,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以及沙眼之类的疾病,经常吃黄绿色蔬果、鸡蛋、牛奶等保护视力的食品。以听觉为例,我们尽量不要暴露于噪声环境、尽量不要服用耳毒性药物、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阻碍内耳供血,避免中耳炎等听觉系统的疾病。
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们要经常停下脚步,反思一下生活习惯是否良好,感受一下身体的各种感觉,聆听它们发出的信息。感觉将我们与世界连通,带来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体验,珍惜和善待它们,就能拥有幸福而安宁的人生。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湖北省生理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