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德钱止维伉俪情深
□ 王渝生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侯云德钱止维全家福

余生趣潭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院士,192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他的结发妻子钱止维教授,1931年出生于浙江慈溪。俩人同于1949年考取国立上海同济医学院(后迁武汉,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1985年改名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改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6年制医本科。他们在大学6年的学习生活中,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恋,本来1955年大学毕业时,他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侯云德被选派留学苏联深造,钱止维被分配到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工作,俩人相约等侯云德学成归国后再结婚。

侯云德在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计划攻读副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于1962年被苏联医学科学院破格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回到祖国后,他历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职。

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他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间,曾率先研发出中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应用于上千万名患者的临床治疗;他率领团队成功应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包括2009年中国H1N1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应对和科技攻关。

今天,一系列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成功控制使得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扭转了SARS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传染病防控事业和能力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其中侯云德院士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导作用。

侯云德院士的成就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认可,正如陈竺院士等同行专家所说:侯云德院士是我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他不仅是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创者,也是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引领者,更是我国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总设计师。

在谈到自己的时候,侯云德总是那样的谦虚。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份内的工作”、“功劳都是大家的”,这份厚重的家国情怀可以从他传奇般的入党经历管窥一二。他在青年时期就积极要求进步,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产生了强烈的入党愿望。1953 年,他第一次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长期未被接受,他依然初心不改,28 年后,1981 年10 月,52 岁高龄的侯云德教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说到侯云德的发妻钱止维,出生于浙江慈溪一个读书世家。祖父钱罕是著名书法家,在文化大革命前,位于慈湖东西长堤上师古亭的横匾上这三个大字,就是钱罕的亲笔。父亲钱尚平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留校任教,文革期间,惨遭迫害,九死一生,去世前为上海邮电研究所副所长。钱止维的名字有典故,取自《诗经·玄鸟》中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维通为,止即住所。是说:都邑周边千里远,都是商民居住地。清朝雍正时期,文字冤狱记录在案。主考官查嗣庭以“维民所止”为考题,被曲解为“雍正砍头”。“雍正”二字去其头,正是“维止”二字。结果查嗣庭惨死狱中,还被戮尸示众。此事搁下不表。

话说1955年,钱止维在中南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同赴莫斯科留学的恋人侯云德依依惜别,不免山盟海誓一番,北上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工作。1962年,33岁的侯云德学成归国,在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才同31岁的钱止维结婚,从此共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侯云德钱止维夫妇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事业上的合作者。我们在一份资料“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钱止维论文目录”中,发现了他们合作撰写的论文。例如,发表在《病毒学报》3卷1期(1987年3月)的论文“子宫糜烂病毒病因的探讨”就有9位作者,其中北京天坛医院3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6人,钱止维署名排在首位,而侯云德则排在末位。真是妇唱夫随啊!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