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五十年
□ 王渝生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余生趣潭

国庆长假期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得主相继公布。长假后的第一天,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布。除日前因评委会丑闻使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停颁外,其余5个奖项都在预定的诺贝尔(1833.10.21-1896.12.10)出生月10月公布,而将在其逝世日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众所周知,诺贝尔生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的诺贝尔奖项只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并于1901年首颁。而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中央银行在50年前的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并于瑞典银行300周年的1969年首次颁奖。今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50周年,也是第50次颁奖。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请看往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契约理论”“市场力量和管制的研究”“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其术语难免让普通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其实,经济学理论看起来复杂,但经济学思想都很简单。

1981年,托宾因投资组合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别人问他为什么得了奖,他说,我发现“不能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1990年,默顿米勒因为公司财务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则如此解释自己研究的实质:“我证明了把一块美元从一个口袋放进另一个口袋,你的财富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就连诺贝尔奖本身的发展壮大,也和经济脱不了关系——今年单项的奖金数额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而诺贝尔奖之初仅有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本金,单项奖金数额只有15万瑞典克朗。倘若没有对这笔钱进行合理的理财、投资等经济活动,3100万克朗就连今年的5个单项奖金也不够。

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经济分析的某些特点和趋势,从新的角度重新观察经济体系的新方法,这其中包括信息经济学、人类资本、博弈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等等,这些特点和趋势反映了经济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已经远远超越了通常所认为的传统经济学。

此外,经济学家们在不断地拓展经济学的边界,把这些原理在现实世界里找到合适的应用,才能凸显出经济研究的价值。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奖励他们将气候变化和技术革新的因素融入了宏观经济学分析之中。

诺德豪斯和罗默设计了一系列的方法来应对我们时代最基本、最紧迫的问题:全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和世界人口的福利。

两位获奖者的工作建立在索罗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索罗曾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索罗模型中,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献被设定为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三者组成。

罗默证明,无监管的市场可以产出技术变革,但是趋向于使研发及其创造的新产品供应不足。为了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需要精心设计政府的干预手段,比如研发补助和专利管理。他的分析认为,这样的政策对于长期增长极为重要,这种规律并非限定在一个国家之内,而是全球性的。他的分析也为政策设计提供了指导方针:专利法应该使创造新想法的积极性和其他人对这些想法的应用达成权利制衡,给予研发者一些专利权,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这些权利。

诺德豪斯像罗默一样,给索罗增长模型添加了一套重要的溢出效应,那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包括了进去。在这里,相关的溢出效应主要是负的。关键是,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的特定机制与驱动力,涉及到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过程。因此,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分析需要有一个真正综合的方法——社会与自然在当中动态交互。认识到了对这种方法的需求之后,诺德豪斯率先发展了综合评估模型(IAM)。他的模型有三个交互模块:碳循环模块、气候模块和经济增长模块。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