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作者出席“两会”(2007年) |
![]() |
余生趣潭
“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高,故简称“两会”。从省级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协及人大的全体会议的会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两会的名称可以同时适用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
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了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人士等46个单位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人民团体界别中,中国科协的前身——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赫然在列。现在全国政协34个界别中,虽然有科学技术界,但仍然保留中国科协这个界别,是渊源有自的。我在2003年开始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两会”、讨论界别调整问题时,曾有人提出要把中国科协并入科学技术界,后来了解了历史原委,也就不再妄议此事了。
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作为中国纪年;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5年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年12月召开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已经结束。但是,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将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
又过了5年,从1959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开始同步举行,政协委员还会列席人大会议,从此,“两会”概念应运而生,迄今整整60年了。
但是在“文革”中,全国政协停止,全国人大则在1975年恢复了一届,那就是四届人大,周恩来总理抱病出席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场景,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从第五届开始,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再次完全同步。
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则始于1985年。此前,会议时间从年初,到年中,到年末,历年均有不同。以五届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为例,一次会议是在2月,二次会议在6月,三次会议在8月,四次和五次会议则安排在11月。
而自1995年起,每年全国政协均在3月3日、全国人大均在3月5日开幕。人大议事规则的写法则是“第一季度”。之所以选择在3月,是第一季度有元旦和春节两个假期,而春节一般不是1月,便是2月。
两会会期,也是自1995年起相对固定,除了涉及换届选举的一次会议一般为两周左右(14-15天)外,历年“两会”的时间则控制在10-12天。
关于两会组成:
全国人大,全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
政协,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19年3月5日在京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建议议程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则提前两天于2019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以便3月5日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