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先驱”
□ 王渝生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美囯航空航天馆纪念阿波罗载人航天50年。左为美国航空航天专家,右为本文作者。

余生趣潭

目前,我正在美国访问。

7月20日,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航空航天馆举行了盛大的阿波罗登月50周年纪念活动。航天馆门前的草坪上,搭起了巨大的舞台,举行了大型音乐会。舞台周围,有巨大的“土星5”是火箭搭载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模型,阿波罗号宇航服模型,供游人特别是孩子们照相留念用。航天馆内,阿波罗登月舱实物前面,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在向观众们讲解阿波罗登月的科学原理和当时的故事,情景感人!我在其时其地,内心也激荡不已。

19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工程是20世纪三大科学工程之一。另外两个是1940年代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和1990年代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工程。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太空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苏联人民举国欢庆,整个国家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时,刚刚入主白宫不到4个月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对苏联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感到震惊,立即要求他的高级顾问们制定一项能够迅速战胜苏联的载人航天计划。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讲,向全美国公民宣布,航天要赶超苏联,要投资250亿美元,集中全国最好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航空航天公司,一定要在10年之内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这就是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经过美国近40万科技专家8个年头的艰苦努力,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 号”飞船上的两名航天员顺利登上了月球,美国人终于如愿以偿。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的多次飞行,自1961至1972年结束。迄今四五十年来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阿波罗计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分、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计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罗建造的设备,这也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罗计划的一部分。

登月活动具有政治、社会、技术、科学和经济等多方面意义。未来人类探月的目标也转变为将科学探索和经济利益相结合,最终目的是开发月球资源,为人类所利用。

但是,假如50年前,美国登月失败……该怎么办?和科幻大片中的大救援不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会切断与登月宇航员的通讯,而总统的任务就是告诉全世界发生了什么。事实上,早在阿波罗11号飞往月球的中途时,讣告就已经提前拟好了:

“命运注定,那些以平静的心探索月球的人,将会得到安息。

两位勇士,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自知返航无望。但他们的牺牲,却为人类带来希望。

这两个人为了人类最为崇高的目标而牺牲:探索和了解真理。

家人和朋友会哀悼他们;国家会哀悼他们;全世界的人民会哀悼他们;勇于派出两位子民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地球会哀悼他们。

因他们的探索,令全世界的人团结一致;因他们的牺牲,使得人与人更紧密。

从前,人们仰望天际,在星座中看见他们的英雄。现在,我们都一样,但我们的英雄都是有血有肉的。

别人将会追随他们,并会找到回家的路。人类的探索不会停步。但他们是第一个,永远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先驱。”

50年过去了,如今,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也已经进入第16个年头。虽然中国的探月起步晚,但后劲足。

经过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中国在轨道设计、高精度测控、月面软着陆的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等众多深空探测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月球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与创新性成果;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科学技术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 。

希望中国人登上月球的那一刻能早日到来。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