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纪念封首发2019.11.1. |
![]() |
余生趣潭
2019年11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喜庆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明确指出:“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原创成果,书写了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
的确,中国科学院成立70年来,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使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1月1日下午,中囯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同国家邮政局联合举办的《科技创新(二)》纪念邮票首发式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文献中心举行,公布了发行的5枚纪念邮票的内容:
1. 嫦娥四号;
2. 体细胞克隆猴;
3.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发现;
4.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GV-971;
5. 中国散裂中子源。
连同两年前,2017年9月17日发行的《科技创新(一)》纪念邮票5枚:
1.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2.“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3.“探索一号”科考船;
4.“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5.“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以上10项科技成果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技发展第五个里程碑代表性成就,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囯科学院组织或参与实施的重大科研项目。
当天,中国科学院成立70周年的纪念封也同时发布,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和国家邮政局廵视员张宏卫都在纪念封上签了字。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于2019年10月28日-11月3日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二届科学节”,向全国人民和全院科技工作者献礼。
第二届科学节的主题是“科技报国七十载,创新支撑强国梦”。活动以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注重科学与文化和艺术的充分融合,突出“节目”和“节日”的特点,向社会公众展示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解读公众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分享科学研究故事,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深社会公众对中科院形象的认同。
在科学节期间,中科院在北京地区就有40多家科研院所向市民开放。一场全国性的科学盛宴拉开了大幕,既有“科学与艺术”论坛、琪林科学讲坛、达尔文大讲堂这样高端科学论坛;也有重大创新成果展览、科学家故事风采展览、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展览等大型展览活动。科学节期间举办的“我的科学世界”科学绘画活动、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赏月观测、时间科学馆、走进热带雨林等探究活动引来了大量的小观众。
作为协办单位,北京地区的40多家科研院所举行了一系列极为丰富的科普活动。除了“博物馆奇妙夜”实行优惠票价,其余节目和活动全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南京白马公园举办了路边天文活动,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和望远镜工作原理及操作实践。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学节首场活动走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微藻生物技术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以“微藻——奇妙的水中小精灵”为题,为学生们作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报告。报告以微藻丰富的种类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家如何认识、培养、开发不同种类的微藻以及其在能源、环境、食品、健康等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小学生们对微藻和微藻的工业化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激发了他们深入了解海洋、探索海洋生物、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生活质量的科学兴趣,增长了科学知识。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主题科普活动,系列科普活动让你领略“秋叶静美”。活动通过“中国科普博览-科学活动”在线预约/报名形式,公众免费入场参与。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还联合甘肃省物理学会、甘肃省核学会于科学节在该所举行“解密中国碳离子治疗系统”专场报告,揭秘这台大型医疗器械长什么摸样,都可以应对哪些癌症。
中科院举办科学节同科技部主持的科技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日活动如同三驾马车,把科普工作、科学传播推向前进。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