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拥抱“德先生”“赛先生”
□ 王渝生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余生趣潭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

100年前,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攫取,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救亡图存成了当时的紧迫任务。在此背景下,爆发了爱国进步青年和广大有识之士为寻求民族解放和强国之路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开始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后来很快发展成为一场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动力是进步;五四精神高扬的旗帜,则是民主与科学。

1919年1月15日,五四运动前夕,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说:“反对《新青年》的人,无非是因为我们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我们直认不讳。但是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接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在这里,我们引了陈独秀这一大段话,是如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猛烈开火,向迷信愚昧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现在北大校园里还有“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雕塑,就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来自西洋的先生成为中国启蒙运动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他们给其后中国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几乎成了新文明理想的代名词。德先生和赛先生在风雨如晦的暗夜里为国人点亮了耀眼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目标和方向。五四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和科学成了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车轮。五四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我国涌现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

时代的步伐永不停歇,如今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路口,新的时代仍然在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他们可以引领广大青年朋友走进新时代,实现新作为。让我们紧紧拥抱德先生赛先生吧!

民主,是一个国家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国家没有了民主的氛围,民主的气息,这个国家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力。科学,则是一个国家振兴、发展和强盛的不竭动力,一个科学氛围不浓厚,科学创新不多,科学不强盛的国家,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发展和进步的。民主与科学,贯穿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路、兴旺之路、振兴之路、富强之路。

五四精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她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她是永恒的。虽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百年,但是五四精神是不朽的,它正指引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