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6-25

1921-2021奋斗百年路·科技之光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描绘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021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会聚首”,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还指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纵观中国科技的历史发展,古代中国见长于技术发明与工程创造,但没有形成近现代系统的科学体系。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综合原因,中国先后错过了近四五百年来的近代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高新技术革命,从5000年前以来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到近500年科技上的落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党的早期创始人和领导者对科技实践的“星星之火”,到在革命战争年代解放区的科技事业初步兴起;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了建制化规划化的崭新历史时期,逐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机构、高校、部委科研机构和地方科研机构组成的“五路科技大军”,构建起现代科技创新体系与举国体制,推动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各类创新主体和研发机构蓬勃发展,企业成长为新的创新力量,中国发挥“体系性”大国优势,很好地把国内劳动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基础设施服务、资源、市场与发达国家先进要素对接,迅速成长为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科技战略是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所经历的“学习跟踪”“追赶跨越”到“自主创新”,两者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历史和现实逻辑:百年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是对自力更生的提升和发展。习近平说,“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与时俱进的最新要求。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前国际科技博弈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创新大国纷纷加大前沿科技布局,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技自立自强是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有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才能形成应对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只有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自立自强还是国格健全的两个重要方面——自立强调的是独立性、责任感,自强凸显的是勇敢与拼搏。

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的自立自强更是一个渴望现代化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奋斗。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