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不如读书,花香不及书香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5-10

2021年4月23日,作者在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发布现场。 (图片由作者提供)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赏花观景好时节,我们迎来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50年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其最初的创意来自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4月23日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辞世纪念日。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自1996年起,每年的4月23日,各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

 作为读书日的一项重要活动,国家图书馆于2004年倡导设立了文津图书奖,取做文化使者、为学术津梁之意。用图书评奖的方式在写书人、出书人 、读书人间架起畅通无阻的桥梁,编织五彩斑斓的纽带,在全社会培育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全国公益性优秀图书奖项,文津图书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鲜明的特色。一是该奖项的定位是评选普及类图书;二是评奖活动的公益性;三是获奖图书通过社会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能够反映和引导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消费。

2005年4月23日,第10个世界读书日颁发了第一届文津图书奖,今年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书籍 春风 还有你——4·23 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暨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发布”活动。作为文津图书奖历届评委,我感到非常荣幸和珍惜。

文津图书奖参评图书分为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3类,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的非虚构类(少儿类除外)普及性图书。评委会通过推荐、初评、终评等程序,选出获奖图书10种(现扩大为20种)、推荐图书40种(现扩大为60种)。

 文津图书奖虽然分了社科、科普和少儿三个评比组,但是评委们对科普类图书获奖都是很重视和支持的。科普类图书在基层的推荐数量上就远远不及社科类图书,到了终评阶段,数量上的差距就更大了。但是每次终评的结果二者的数量都差不多,加上少儿类科普书,所以最后科普类的获奖图书占比相当大。

开卷有益,书香怡人。文津图书奖评选出来的优秀图书,通过全国性巡展、读书沙龙系列讲座巡讲、文津书架等丰富的阅读活动,在世界读书日与读者朋友们见面,让大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不断充实自我,感悟书香魅力。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