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加快向数学强国迈进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7-15

图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吴文俊 (右) ,2002 年 8 月 27 日在中国科技馆演讲后为波兰数学家泽马内克 (左) 签名留念。(图片由作者提供)

7月6日-14日,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线上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等十多位中国的数学家在大会上作报告,显示出我国数学研究的实力在迅速增强,正在从数学大国向数学强国迈进。

7月8日晚,作为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作“1小时报告”,他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背后的魔法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来解决科学和科学计算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搭建更普通的、或者数学上讲更自然的机器学习模型吗?”。这些都是当今数学前沿的问题,鄂维南一一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分享了他从数学视角看待机器学习的思考。他也是数学界公认的机器学习与应用数学相结合的先驱者和主要推动者。

在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包刚、戴彧虹、丁剑、董彬、刘钢、刘毅、吕琦、单芃、孙斌勇、田野、王国祯、章志飞、朱小华等13位来自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学家还分别作了45分钟报告。

其实,中国的数学研究源远流长。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数”。无独有偶,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则记载有周公问算于商高曰“大哉言数”。中国从汉唐《九章算术》《算经十书》,到宋元《数书九章》《四元玉鉴》;从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到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朱世杰的“招差术”,其数学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897年,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在瑞士苏黎世召开。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主办的国际数学界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会议,素有“数学界的奥运会”之称。而在lCM的开幕式上颁发的菲尔兹奖,则有着“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被认为是数学家的最高荣誉。1982年,丘成桐成为首位菲尔兹奖华人得主,澳大利亚籍华裔陶哲轩于2006年获得菲尔兹奖。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23次lCM都是在发达国家举行的。2002年我国争取到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21世纪的首次ICM,也是ICM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4270余名数学家参加了会议。

当时我是中国数学会理事,参与了会议的一些筹备工作。2002年8月20日,我有幸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开幕式。国家领导人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本届菲尔兹奖荣获者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的拉福格和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弗洪特斯基颁奖。

拉福格获奖后说:“北京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对数学、科学的学习热情令人惊讶,我希望再次访问中国。”2019年1月他如愿以偿,应邀访问中国科大,出任中国科大“中法数学英才班”法方委员会主任。2021年10月,拉福格加入华为巴黎研究所。

ICM2002大会期间,有3名华裔数学家作了1小时大会报告,他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田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肖荫堂,普林斯顿大学女教授张圣容。ICM2002大会还邀请了174名数学家作45分钟报告,其中有12位中国大陆数学家。

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等曾被邀请作过45分钟大会报告。陈省身、丘成桐等著名华人数学家曾被邀请作过1小时大会报告。2002年8月27日,83岁的吴文俊来到中国科技馆分会场作科普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北京会议20年后,2022年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7月5日在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举行了本届菲尔兹奖的颁奖典礼。中国张伟平院士是菲尔兹奖评委会成员。

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受邀报告突出了当前国际数学前沿领域,如科学计算、控制理论与优化,它们都同高科技产业化实践和提高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本次大会还设立了数学教育和普及专题,围绕数学教育的研究范围和关键问题,从小学到高等教育,从出版物到博物馆,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的在线交流。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