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理大师的爱国情怀
来源:科普时报 2022-12-25

1973年8月,周恩来(中)会见顾毓琇夫妇。(图片由作者提供)

12月24日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理大师顾毓琇120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具有崇高爱国情怀的世纪老人。

顾毓琇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科学上,他是国际电机权威和现代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在教育上,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主要奠基者;在文学艺术上,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丰,是世界诗人大会加冕的“国际桂冠诗人”;还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者、“国剧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他是中国黄钟标准音的制定者,中国古乐的研究权威;在佛学上,他的英文巨著《禅史》和多部佛学专著深受国际佛学界的重视。他是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是横跨六界的旷世逸才,同时,他还是一位心系祖国和人民,追求科学报国的爱国者。

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的父亲顾晦农于1916年病逝时曾留下教子女们“以实学致用”的遗言;母亲王镜苏则知书达理、崇尚文化,在丈夫早逝后,凭着其卓见、开明和坚韧,一手培养出了包括顾毓琇在内的“一门五博士”。父母的言传身教,启发了顾毓琇特立独行、追求自由而又宽容仁厚的性格特质。

顾毓琇于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16岁的顾毓琇尽管只是中等科的学生,但被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深深地感染了,他跟在学长、学姐们身后,踊跃地去完成清华学生会交派的任何任务,共议节省粮饷来为学运捐款,并带领少年学生们上街头游行,遭军警殴打,亦不退却。

1923年,顾毓琇赴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电机工程,并在哈佛大学选课。他的老师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里奇曼、“计算机之父”范内瓦·布什等。四年半时间里,顾毓琇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在赶做博士论文时,他每天晚饭后入研究室,夜半三时方回寓所。数年后,他的专注与努力有了收获,海外学者称赞,顾毓琇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电机分析奠基人之一。

1926年2月,24岁的顾毓琇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人们对这位年轻中国学者表现出的天分表示惊叹。

    数年后,顾毓琇的“顾氏变数”获得被称为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5年留学期满,顾毓琇立刻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并创办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他认为:“我们要抵制外侮,我们要枪炮、要弹药、要飞机,要运输的便利,要粮食的供给,这些都是有赖于工程师的能力。”为了替国家培养更多的工程师,顾毓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研究所。

淞沪抗战爆发,顾毓琇曾亲率中大师生到南京火车站为十九路军送行壮志,并将旧作剧本《荆轲》付印单行本。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他又写成四幕剧《岳飞》,热情歌颂民族英雄,吸引了很多心地善良、满怀爱国热忱的读者。

抗战期间,顾毓琇受东北张学良将军的委托,组织清华师生研制了防毒面具8000件,后又为华北傅作义将军制作了防毒面具10000件。

1950年顾毓琇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终身教授。

1973年8月,年逾古稀的顾毓琇与夫人王婉靖带着女儿顾慰民,搭乘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费城起飞,转道伦敦、香港,返回大陆。8月29日晚10点,在周培源夫妇及廖承志夫妇陪同下,周恩来在中共十大结束的当晚,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顾毓琇夫妇。后来,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也会见过顾毓琇夫妇。顾毓琇向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许多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建议,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十多所学校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2001年,99岁的顾毓琇为次年庆祝南京大学建校百年及顾毓琇百岁诞辰而设立的顾毓琇塑像题词自评:“学者、教授、诗人,清风、明月、劲松。”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