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美石泥坯,颜彩釉浆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三十五)

来源:科普时报 2024-10-11

□ 王渝生

余生趣潭

瓷器,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被赞美为独特的艺术品,它以其精致的工艺、细腻的纹饰和高雅的气质,赢得世人喜爱。

历代文人这样赞美瓷器: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杜甫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秦观的《秋日三首》其二:“月团新碾瀹(yuè)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杨万里的《烧香七言》:“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李宏飞的《陶瓷》:“拟美石泥坯,游颜彩釉浆。”

瓷器制品是利用瓷土制成并施釉,经1200℃以上高温烧成的。大约在商代早期,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和印纹硬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提高烧成温度并在器表施釉,创造出了原始瓷器。

瓷器发展至东汉时期逐渐成熟。东汉晚期的瓷窑选址主要发现于浙江上虞。在江西丰城、湖南湘阴等地,也发现了瓷窑遗址。烧制瓷器所用的窑炉经过不断地改进能提高到1400℃,釉在不断发展中也日益从粗到精、从初创到高档。与南方相比,北方地区烧造青釉瓷器起步较晚,但在北朝晚期创烧白釉瓷器。

在隋唐时期,形成南方地区以烧造青釉瓷器、北方地区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的所谓“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

宋元时期,瓷器发展形成了北方耀州窑、定窑、磁州窑、钧窑,以及南方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七大窑系。

元代青花瓷是在宋元青白釉瓷器的基础上结合釉下钻蓝技术制成,成为我国陶瓷史上最引人入胜的品种之一。青花瓷器不仅在我国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

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等各色彩釉逐渐流行起来;青花瓷器得到改进和创新,推广并臻于完美。明代江西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清代继承发扬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并出现了绚丽多姿的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还出现多品种的单色釉。

中国陶瓷规模性外销始于唐代晚期,大发展并繁荣于宋元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外销瓷的身影遍布欧洲、非洲、亚洲、美洲。瓷器是中国对世界陶瓷发展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作为享誉世界的瓷都,江西景德镇也成了全世界制瓷人的朝圣之地。

陶器和瓷器都是陶瓷技术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9点不同之处。

原料不同:陶器通常使用一般的黏土制作,而瓷器则需要使用特定的材料,如高岭土。高岭土的特殊性质使得瓷器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烧制而不变形。

烧成温度不同:陶器通常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烧制,在700℃-1200℃之间,而瓷器则需要在更高的温度下烧制,通常在1200℃以上,甚至高达1400℃。

气孔率和吸水性不同:陶器通常具有较高的气孔率(12%-38%)和较强的吸水性,而瓷器则具有较低的气孔率(2%-8%)和较弱的吸水性。

坚硬程度不同:由于瓷器在更高的温度下烧制,其坯体烧结更充分,因此瓷器的坚硬程度更高,敲击时声音清脆,而陶器则相对较软,敲击时声音发闷。

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而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釉料不同:挂釉的陶器通常使用低温釉,而瓷器则通常使用高温釉。

重量不同:同样大小厚度的陶瓷制品,瓷器通常比陶器重。

风格不同:陶器的造型一般比较简单,看起来粗犷古朴,而瓷器则造型精致,看起来细腻、光洁优雅。

历史背景不同: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作为生活用品使用;而瓷器是陶器的发展和进化,具有更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一件好的瓷器到底需要多少工序才能成型?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这样写道:“共计一胚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瓷土加工、造型、拉胚、素烧、上釉等72道工序,才能做出一件瓷器。

做瓷器就像做人,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脚踏实地!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相关文章
王渝生
科学史家,科普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王渝生,1943年重庆生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党委书记。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中国算学史》 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