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信天翁的漂泊生活
□ 许焕岗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守望生灵

在鸟类中,活动范围最广的可算得上漂泊信天翁了,几乎整个南冰洋都是它的领地,领地之中都有它的活动踪迹,其名之所以冠以漂泊二字,缘由也在于此。

一生十分之九的时间在海上

在海上漂泊是漂泊信天翁的一种生活习惯,每只漂泊信天翁都有连续六七年不离开海洋的经历,还有的年头更长,可达10年之久。因为漂泊信天翁出生地是在南极苔原周围的岛屿上,出生后的幼鸟一旦羽毛丰满,获得了飞行能力,就会飞向海洋,而且会一直飞下去,通常情况要飞六七个年头,直到它成年之后准备产卵繁殖时,才返回出生地,否则它们完全不需要陆地。这样从总体算来,漂泊信天翁的一生,大约有十分之九的时间漂泊在海上。

如此喜欢在海上漂泊,就必须具备高强的飞翔能力。在这方面,漂泊信天翁确实具有超群的先天优势,它在飞行中,可以做到用很少的气力,就能飞出数千千米,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可以轻松地飞行15200千米。

那么,这其中的秘密在哪里呢?

就在于它的身体结构和飞行技巧。

漂泊信天翁身体结构最突出的优势是它具有现存鸟类中最长的翼。据研究人员考察,漂泊信天翁的平均翼展达3.1米,最大的漂泊信天翁的翼展达到了3.7米。不仅如此,它的翅膀上还长有25至34枚次级飞翔。相比之下,海燕就只有10至12枚。正因为这样特殊的结构,其翅膀就如同是高效的机翼一样,将它们下沉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成就了它们高超的滑翔本领。另外,漂泊信天翁身上的一些特别肌腱能将它们的翅膀拉直固定,不需要肌肉用力来举起和挥动,只有在转弯时才需要动一动,这样它们的肌肉就用不着太多的使劲了,因此在长时间、长距离的飞行中就可保持足够的体力,轻易不会有疲惫感。

漂泊信天翁的滑翔技巧在鸟类可堪称第一,最令人叫绝的是它能够巧妙地利用海浪上方的气流。比如,它常常利用西风从西向东做长距离的飞行,10个月飞1.5万千米。研究人员利用高清追踪器和特别的电脑软件发现,漂泊信天翁在海面飞翔时,是一次又一次地以弧线形方式前进,即:先攀升,再转弯,后滑翔。它们每当飞到最高点,从逆风转向顺风时,都能利用风的能量低消空气阻力,因此连续飞行很久也不用煽动翅膀。

奇妙的导航神器

在广阔无垠的茫茫大海上,漂泊信天翁是如何发现它们所寻找的食物呢?如何找回到它们的巢区呢?通常人们可能认为,它们有千里眼,有顺风耳,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它们依靠这些或许依靠地球磁场来导航。

其实不然。它们的导航神器是——管状鼻。

作为鹱形目的漂泊信天翁,从前称为管鼻类,这是因为它生有管状鼻。管状鼻的构造精密复杂,简单地说,是它的鼻管沿着它巨大的钩状鸟喙与其发育良好的嗅腺相连。正是如此构造,使得它们具备了极强的嗅觉能力。因此,它们利用嗅觉可以在千米之外发现要寻找的目标,比如食物和它们的巢区。

它们的管状鼻还有另外一种功能,就是能够排除其体内多余的盐分。排盐时是由一个鼻管负责,另一个鼻管保持正常呼吸。

一旦相爱就终生相伴

漂泊信天翁是一夫一妻制,通常情况下,它们五六岁开始选择“意中人”,一般要“考察”一两年,才能认定这门“婚事”。它们六七岁时正式婚配,生儿育女,在今后的20年左右旅途中,一生相伴,被传为爱情佳话。

漂泊信天翁天长地久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浪漫与温馨。它们在选择“意中人”时从翩翩起舞开始,双方展翅,边叫边触喙,并发出噼啪的响声,通过这种精巧舞蹈的求爱表达,如果双方“中意”,就将关系确定下来。而且在这同时,彼此将这种“舞蹈”形成其独特的肢体语言,当一段较长的分离后,再相逢时,双方便用这种语言进行相互问候。

漂泊信天翁两年才产1枚卵,而且还不一定能孵化成功。有研究资料指出,基于繁殖速度非常缓慢和人类大量捕杀的原因,如不加紧保护,漂泊信天翁在21世纪将有灭绝的危险。



相关文章
许焕岗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专家简介
许焕岗,1950年10月河北沧县生人,1968年入伍,历任新闻干事、秘书,《华声报》记者、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委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2008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同年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著有《风雨历程》《柯华大使的外交生涯》《同在一个地球上——动物知识与趣闻》《神奇动物大救援》等。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普校本课程首选读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保科普创新奖”二等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