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守望生灵
一天清晨,湖北省房县民警从河里救起一只濒临溺亡的野生动物,并立即送往野生动物救护站进行救治。
它是何种动物呢?在野生动物救护站内,专家认出其真实身份:这是中国特产动物——黑麂。
黑麂是学名,俗名又叫乌金鹿、蓬头鹿、红头鹿、麂子、青鹿等。从这些名称中不难判定,它是鹿科、麂属动物。在同属动物中,黑麂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体型较大。成年黑麂的体长通常是100~110厘米,肩高在60厘米上下,体重是21~26千克。这些数据表明,黑麂在同属动物中是能数得上的大型种类。
其次,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黑麂雌性一般生长到8个月就到了育龄期,一年四季中不分季节都可以怀孕,孕期一般6至7个月,每胎生一个,生产后就可以发情和怀孕。不过,多数雌性黑麂生产后是待幼仔断奶后才又开始发情和怀孕的。
再次,游走性觅食。黑麂的主要食物是草本植物的叶和嫩枝,像伞菌、三尖杉、矩圆叶鼠剌、爬岩红等近百种植物都是它喜欢的食物。它们觅食时有一种习惯,在一定范围内来回觅食,直至吃饱,被称为游走性觅食。
最后,分布范围十分狭窄。黑麂没有亚种分化,分布地域也很小,仅限于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东部的怀远和福建北部的武夷山,面积总共仅有7.65万平方千米左右。
在了解了黑麂的这些特点后,有人问:房县过去发现过黑麂吗?专家回答:未曾见过发现黑麂的记载,但并不等于房县没有黑麂,因为黑麂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丛中,而房县毗邻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平均接近1000米,森林资源很丰富,具备黑麂繁衍栖息的生境条件,所以,房县出现黑麂并非不可能。
这些年来,黑麂惨遭不幸的事件曾不止一次地发生,但发生在浙江省常山县一次查获惨遭不幸的黑麂多达4只案件,却是史无前例。
那是2017年12月,常山县林业部门根据举报,执法人员在天马街道村民夏某家的冷库和院内查获大量野生动物,共有20余种314只(条),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黑麂4只、红角鸮4只、鹰1只。
真是令人震惊,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动物的黑麂,目前的种群数量全国总共不到6000只,却在这个野味收购贩卖者家中竟一次查获了4只,且已全部死亡。
据国家林业部门的相关调查,1978年全国黑麂种群数量是7000至8500只,而到2011年总数则仅有5000至6000只。专家分析认为,黑麂种数量逐年下降导致濒危的因素虽然包括分布区面积缩小、栖息地破碎化等方面,但偷猎现象严重则是更主要的因素。发生在常山县的这起案件就是一个例证。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要使黑麂家族重新兴旺起来,对偷猎行为和非法买卖就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和惩处。
时间来到2011年4月1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只黑麂突然“闯”入红外摄像机镜头,并被拍摄下来。这“打破了1981年之后国内学术界30年没有发布黑麂新分布地的‘沉寂’。”
从4月1日首次闯入秘境之后的两个月里,黑麂又有多次闯入秘境的记录,地点分别为保护区的两片核心区及其相邻的缓冲区、试验区,在这里的10余个红外相机镜头里,都曾留下了黑麂活动的图片和视频。据此初步判断: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个较为稳定、健康的种群。
这要归功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81年,总面积16007公顷,核心区4835公顷,2002年升为国家级,经过加强管理和建设,自然环境得以恢复和提升,在建立30年之后,这里终于住进了黑麂。
之后,又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两个黑麂分布中心区,相继建起包括古牛降、凤阳山,以及九龙山和清凉峰这四个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