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 白头叶猴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3-16


视觉中国供图

    守望生灵

    白头叶猴是唯一一种由中国专家发现并命名的灵长类动物,是公认的世界最稀有的猴类,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今,在各方面的大力拯救下,正逐渐摆脱濒危“极危”困境。

    发现与命名

    白头叶猴是怎样被发现与命名的呢?

    这要从1952年说起,北京动物园的动物专家谭邦杰先生,带领几名工作人员到华南搜集野生动物,他们到达了广西南宁。

    一天, 谭邦杰等人在一家药店意外地发现了一张黑白相间的异样皮张,他们翻来倒去地查看了好久,可是谁也不知道这是哪种动物的“外衣”。店主说:“卖皮子的人称是‘白猿’的。”

    “这很可能是一个新的物种。”谭邦杰作出如此判断,并由此开始,对这个奇特物种展开调查、询问与研究。

    第二年9月,从广西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人捕捉到一只活着的“白猿”。消息传来不久,“白猿”就被送到了北京动物园。谭邦杰终于见到了活的“白猿”,这对于他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帮助。

    谭邦杰几乎查阅了中外所有灵长类科学文献,但仍没找到任何关于“白猿”的记录或描述。之后,他不断往返于广西、北京,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这种奇特物种的皮、毛发、骨骼、牙齿等信息资料,历时五年,在经过与40多例黑头叶猴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谭先生终于完成了“白猿”的科学研究成果报告,并提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谭邦杰这份来之不易的科研报告成果,得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肯定,并同时宣布由他命名的这一新发现物种为“白头叶猴”。这是在世界已知的灵长类中,唯一一个由中国专家发现并命名的物种。

    仅分布在中国,地盘“专一”且狭小

    白头叶猴是叶猴类动物,其形态和体型与黑叶猴相似,头部较小,躯体瘦削,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长。而且在全球近40种叶猴类中,其繁衍栖息之地也是比较狭小的。白头叶猴仅分布在中国,位于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这作为一个物种的地盘,确实是太“专一”、太狭小了。

    然而,这块地盘正处于亚热带植被繁茂的岩溶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所具备的自然环境恰与白头叶猴树栖和岩栖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它们每天的生活,均离不开树林、悬崖绝壁与岩溶溶洞。白天,它们凭着在树林或陡峭绝壁上跳跃自如、行走如飞的特有绝技,穿梭跳跃于悬崖绝壁或树冠之间,或嬉戏玩耍,或采食树叶野果。那高空中的每个动作,都令人心惊肉跳,但对于它们而言,却是潇洒自在,并享受着其中的快乐与自由。在太阳下山后,它们向岩洞靠近,在接近洞口时,先是机警地观察一番,当确定无异样后,才一个接一个地进洞过夜休息。

    白头叶猴喜欢集群生活,但群体内成员的多少并非相同,有五六只,也有十几只,甚至还有二十来只的。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树叶,叶猴之名也因此而得。由于白头叶猴生活于亚热带地区的自然环境里,树木品种繁多,树叶资源丰富,它们可以根据季节不同,从各种各样的树叶中选择最适合胃口的树叶采食。在它们的食谱中,虽然还有植物嫩叶、枝条等,但是每天吃食的树叶却占食物总量的80%~90%。

    通力合作,种群数量由200只回升到1200只

    白头叶猴不仅分布地非常狭小,种群数量也极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宣布承认白头叶猴命名之后不久,就在红色名录中将白头叶猴列为“极危”物种,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我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上世纪80年代调查显示,广西白头叶猴种群数量也就200多只。这敲响了“极危”的警钟。

    为拯救白头叶猴,各自然保护区和相关专家学者通力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做好保护工作。2009年广西发生大旱,给白头叶猴的饮水带来困难,很多科研人员和动物保护人士上山专门给白头叶猴设置供水点,并将水送上去,帮助白头叶猴渡过了饮水难关。就这样,在各方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白头叶猴的繁衍趋势连年向好,种群数量逐年回升,到目前已达到1200只左右。

    前不久,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新添了3只活泼可爱的幼猴。这一喜讯折射出,白头叶猴家族正在走出濒危困境,有望兴旺起来。




相关文章
许焕岗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专家简介
许焕岗,1950年10月河北沧县生人,1968年入伍,历任新闻干事、秘书,《华声报》记者、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委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2008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同年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著有《风雨历程》《柯华大使的外交生涯》《同在一个地球上——动物知识与趣闻》《神奇动物大救援》等。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普校本课程首选读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保科普创新奖”二等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