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亚洲美人鱼
长江里的珍稀濒危物种(一)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8-19

胭脂鱼 张春光 摄

□ 许焕岗

守望生灵

编者按 日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宣布,长江白鲟灭绝。消息传出,在令人痛心的同时,也警示人们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迫在眉睫。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流域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但目前一些野生种群已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为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从本期开始将推出系列科普文章,让人们认识和了解长江里的珍稀濒危物种。

体型奇特、色彩鲜艳,尤其是在体侧中轴还有一条绛红色的纵宽带,一直延伸至尾部,格外艳丽,就如同用“胭脂”进行了精心装扮。它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

“胭脂”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它的漂亮,成熟的胭脂鱼体色浅红,非常具有观赏性,曾获得“亚洲美人鱼”之美誉。

作为一种古老的鱼类,胭脂鱼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龙统治的中生代。它们不但古老,更是一种有着重要科研及经济价值的鱼类。

淡水珍稀物种,曾经误入渔网

胭脂鱼为胭脂鱼科、胭脂鱼属鱼类,体长146毫米,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福建闽江。

2012年8月底的一天傍晚,湖北宜昌城区一位50多岁的渔民,在长江葛洲坝下游水域撒下渔网,满怀希望地想要捕获一些时下市场上最畅销的麻花鱼。

然而当渔网出水后,完全出乎意料,他发现捕获的好像是印象中的火烧鳊。火烧鳊是胭脂鱼的别称。渔民以前虽然没有捕获过,但他曾经见过。于是,他赶紧给渔政部门打电话汇报,以辨认确定。

渔政人员赶到现场后经确认,它就是胭脂鱼,生长年限已超过10年,重量达16千克。仔细检查发现,胭脂鱼的背鳍上有轻微创伤,是被捕获时造成的,胸鳍上有病变,为原有的,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背鳍高大似山峰,又名“一帆风顺”

胭脂鱼生长在长江的上、中、下游,但以上游数量为多。它喜欢在水体的中部和底部活动,摄食频繁,食物较杂,主要以丰年虾、红蚯蚓和蔬菜为食。胭脂鱼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15—20千克,最大体重可达30千克。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寿命可达25年。一般6龄性成熟,每年2月中旬,上溯到上游,于3—5月在急流中繁殖。亲鱼产卵后仍在产卵场附近逗留,直到秋后退水时期,才回归到干流深水处越冬。

令人称奇的是,胭脂鱼背鳍很长,尤其是幼鱼的背鳍,前端高大,像是把整个躯体都拉伸成了山峰形,因此人们送它一个吉利的名字,称之“一帆风顺”。

多方携手合作,实现人工繁殖

近年来,由于人为干扰,胭脂鱼的产卵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了繁衍后代,加之捕捞过度,造成了野生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已处于濒危状态。

为保护胭脂鱼这一稀有物种,长江上、中、下游各地区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以重庆市为例,重点开展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项工作。

所谓就地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重庆先后建立了北碚胭脂鱼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彭水乌江—长溪河鱼类自然保护区,这3个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胭脂鱼物种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迁地保护也成绩斐然。相关研究院所和机构密切协作,携手攻关,成功实现了胭脂鱼的内塘移养和内塘人工繁殖。



相关文章
许焕岗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专家简介
许焕岗,1950年10月河北沧县生人,1968年入伍,历任新闻干事、秘书,《华声报》记者、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委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2008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同年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著有《风雨历程》《柯华大使的外交生涯》《同在一个地球上——动物知识与趣闻》《神奇动物大救援》等。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普校本课程首选读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保科普创新奖”二等奖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