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产业悄然进入3.0时代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6-15

如今,科幻元素已经渗透到玩具、服装、美妆、室内装修等日常消费领域,直接进入千家万户。

当人们还在热衷讨论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时,科幻产业已经悄然进入3.0时代,笔者称之为科幻现实化阶段。最大特点就是出现了“C端”科幻产业。它们就在消费者身边,是看得见,摸得到的科幻产业。


科幻逐渐走进日用消费品


在科幻产业的1.0和2.0阶段,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科幻终端规模很小。在美国,同时并存的科幻杂志不超过10家,同时能良好运营的不超过5家。在中国,能够维持运营的科幻杂志常年只有两家,总年营业额仅为数百万元。

在图书领域,中外基本都没有专业科幻出版社。几乎所有科幻图书均由各类出版社出版。目前在中国,只有四川科技出版社、科普出版社、北理工出版社、新星出版社设置专门的科幻编辑室,能持续出版科幻图书。对于其他出版社,科幻图书均为暂时性的兼营业务。

即使上述杂志和图书的出版,也不存在C端运营,而是投放到报刊亭和书店里销售。专业科幻书店在全球都很罕见。美国最早的科幻书店是明尼阿波利斯的“雨果叔叔的科幻书店”,创办于1974年,法国巴黎圣母院附近有一座“凡尔纳作品专卖店”。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重庆、长春和北京都有人开办过科幻实体书店,现只有一家“星之所在”以网店形式存在。

至于影视作品,全部都投放到普通电影院、电视台或者网络视频平台播放。90年代,美国曾经成立有线电视科幻频道,是影视领域唯一的科幻C端实践。但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因片源和受众均出现问题,改版为幻想频道。

综上所述,几乎所有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创作都服务于B端,也就是以各种综合零售终端为交易对象。大众身边并没有能够直接消费的科幻场所。

如今,建立直接的科幻消费场所,目前均只有零星实践,尚未普及和体系化。

科幻3.0阶段普及后,人们不再需要打开书本或者走进影院才能看到科幻。它会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可能是一款科幻式服装,一间沉浸式科幻娱乐场所,一座科幻主题公园,或者一次科幻主题探险旅游。


C端市场规模急剧扩张


一个标准的科幻3.0企业,应该建设在大型商业中心,像电影院那样租用半层到一层。再将它们分租给大量高新科技企业,打造科幻风格的消费品展示厅。同时包含科幻图书零售,有类似艺术院线那样的科幻电影放映厅,有VR或者沉浸式体验馆,以及能组织各种线下活动的场所。总面积在数千平米左右。

这种企业应该遍布各城市,购买科幻体验将成为市民像看电影一样的日常消费。

当科幻进入C端后,产业规模将比前两个阶段大得多。由于直接把终端建在社区,需要使用很多场地,雇用大量员工,消耗大量物料。对经济拉升作用远大于只能服务B端的科幻产业2.0阶段。

以科幻主题公园为例,投资最高的长沙航天科幻城为120亿元。最小的重庆金源方特科幻公园也是2.6亿元(2006年公布的投资额)。目前,大部分科幻主题公园的投资规模在数十亿元左右。以单价来比较,这种投资规模远大于一部科幻影视作品。而且,所有消费端场所不仅建设时需要投入,运营中也不断产生投入。

将文艺作品的元素现实化,并非只发生在科幻当中。英国人以“福尔摩斯”这个虚构艺术形象打造旅游景点,中国有个别地方将金庸小说中虚构的武术门派打造成旅游元素。哈里波特主题会展则在中外都曾经举办。

但是,由于科幻元素能涉及到人类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极其现实性,除现实主义文学之外,其他类型文学进入C端的潜力均无法与科幻相比。(上)  



相关文章
郑 军
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
专家简介
郑军,科幻作家,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正负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