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普喜闻乐见要做到“三性三情”
来源:科普时报 2023-08-07

正念思维

“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出要求和期望,并明确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熟悉“三情”,才能创作出符合“三性”的好作品

为公众提供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是新时代科普的责任,也是科普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据调查,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9100万名科技工作者。如果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能够积极支持和参与科普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科普技巧,必定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和日益多样的科普形式。

在信息泛在化、碎片化、终端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智能社会和老龄社会的到来,一些人群吸收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或者被新技术边缘化。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熟练掌握科普技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科普让公众领略到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

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是责任所在,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路径。然而,科技工作者并不是天然的科普专家,有的甚至不会科普。科技工作者做好科普并不容易,尤其是要创作出让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更非易事,需要掌握一定的科普能力和具备一定的科普技巧。

怎样才能创作出形式丰富多彩而又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呢?部门、组织、地区需要不断提升科普能力,才能提高科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所谓科普能力,包括科普人才支撑、资金投入、科普产品及服务供给、科普传播、政策指导和管理能力,等等。个体科技工作者需要掌握相应的科普技巧,这包括创作、传播、教育、宣传、推广等技术形式,不同的呈现方式需要不同的技巧支撑。让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具有“三性三情”的特点,即具备科学性、艺术性、通俗性,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只有在熟悉“三情”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符合“三性”的好作品。

科普要融入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

如何创作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不仅直接影响科普工作的效果和引领力,也关系到科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价值引领上,科普能力和科普技巧可以把政治主张、理念转为通俗易懂、易接受的简单口号、标语,传播到各个层面的人群,从而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

在文化上,通过科普能力和科普技巧的潜移默化,科普产品和服务可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提升社会文化的“科技含量”,为科技应用和发展提供文化氛围,使大众正确对待未知现象,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而树立科学理性精神。

在经济上,科普产品和服务能够进一步推动先进知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技成果转化,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企业宣传产品等方式,科普产品和服务把科普融进产业,助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科学素质。

在社会上,科普能力和科普技巧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解决或缓和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减少因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导致的一些人群不适应和掉队问题;提升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进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在生态上,科普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科技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义。

正是因为科普能力和科普技巧复杂而有用,所以需要组合专家资源、集成不同技术,推出精品,实现供给侧的突破。因此,科技工作者要承担起多重角色。一是要在科普方面做群众的意见领袖,积极参与基层科普工作,提升基础治理能力。二要做科普组织管理者,组织科普技术、人才、内容等资源开展高质量科普活动。三要坚持科学性、艺术性、通俗性,认识到科普工作并不是从事简单的科技传播。四要做科普工作的研究员、管理员、信息员、宣传员、领航员。

总之,科普要融入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作为科技知识的生产者,科技工作者也要积极参与科普,促进知识的流动、传播和普及,才能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



相关文章
郑 念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简介
郑念,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委会主任,《科普研究》编委、副主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