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学校七年级7班“《流浪地球》小说与影视作品研讨会”的课间,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展示他们的书。右为本文作者。
□周群
寒假至今,全国各地有相当多的老师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流浪地球》,围绕小说原著与影视作品师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客观地说,以刘慈欣同名原著小说改编的本土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不仅推动了科幻电影产业的发展,对青少年科普与科幻教育的推进意义同样深远:一线教师对科普与科幻教育的思考正在从“为什么做”“做什么”向着“如何做”扎实挺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2018年12月14日《科普时报》发表的《升级!做面向未来的教育》一文中,我论述了“什么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并呼吁老师们升级自我,“走出舒适区,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挑战自我,发展自我”。面向未来做教育,科幻作品无疑是非常适合的载体。那么,如何借助科幻作品做面向未来的教育呢?在此,让我们借《流浪地球》带来的教育契机,对学校层面开展科普科幻教育的定位与策略等问题做一些研讨,以对推进科幻教育尽绵薄之力。
怎样才能较好地挖掘科幻小说或影视作品的教育价值?我们不妨以《流浪地球》的小说原著和电影为例,试做探讨。
其实,这本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站在语文学科的视角,可能会说,应该教学生阅读科幻小说、观看科幻影片、甚至写想象文的策略与方法;站在物理学科的角度,可能会说,不妨带着学生学习《流浪地球》中涉及的基础物理知识,比如讨论一下“带着地球去流浪真能实现吗?一共分几步?”诸如此类,可能每个学科的老师都有各自的答案。而我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下。在当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育工作反复强调,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因此,教师应当高屋建瓴,从顶层设计出发,将立德树人融入科普与科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科幻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未来的向往,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精神,从而引领学生坚定理想、敢于担当、提高素养、崇尚劳动。
有了这样的定位,再来探讨如何落实,即具体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借《流浪地球》教学生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比如,作为现象级作品,《流浪地球》引发了众多有关科学设定硬伤的讨论。怎样理解科幻作品设定的合理性?如何把握好这个分寸?我带领学生围绕“什么是‘打开’科幻的‘正确姿势’”展开讨论。学生一方面了解《流浪地球》中有哪些科学设定,另一方面,阅读了刘慈欣撰写的《无奈的和美丽的错误—科幻硬伤概论》,学习“疏忽硬伤”“知识硬伤”与“背景硬伤”“灵魂硬伤”这四类硬伤的划分标准—后两者其实根本不是硬伤,而是故事设定必需的背景、科幻的灵魂和魅力所在;还阅读了Kaminobaka撰写的《
<流浪地球>
火了,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科幻中的“科学设定”》,学习“设定的合理性”与“设定的科学性”的区别,以及“对于科幻中设定的科学性,看时别较真,事后去较真,全程别当真”的态度。学习这些语文教材不教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今后阅读更多科幻作品时,能有一个较高的起步,更好地理解科幻作品的价值。
第二,借助科幻作品的读和写,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阅读理解科幻作品所构建的世界,这本身就需要读者有丰富的想象力;而借助科幻作品开展创意写作、绘画、设计制作等活动,更是教学中“主动出击”的做法。语文学科可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练习。简单一些的练习可以从写片段入手,如,电影中开端部分,学生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春》。当老师提问“什么是希望”时,班长做了声情并茂的回答,韩朵朵听到了后轻蔑地一笑;而电影结尾部分,韩朵朵面向全球做救援请求时,却含着泪重复了“什么是希望”的回答。从轻蔑到含泪,她的内心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两段心理描写的文字,分别表现韩朵朵或轻蔑或含泪时细致入微的思想感情。这个写作练习能在“以读带写”和“以写促读”两方面发挥双重功效。难度加大一些,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拍摄《流浪地球》的第二部,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怎样发展?深圳何鑫老师的设计更大胆,也更有难度和挑战性:“《流浪地球》电影的主要情节是从小说中选摘一小部分染铺陈而来的。假设你是导演,要从《流浪地球》小说中选取另一个情节来改编成电影,你会怎样改编?请简述你改编电影的主要故事。”
借助科幻小说和电影培养科学想象力的做法当然不止语文学科的读和写,老师们还可以带着学生设计电影海报、用四格漫画、绘本等呈现故事情节,或给小说配插图等。《流浪地球》“火”了之后,根据电影开发的文创产品也跟着大卖。受此启发,老师们可以结合说明文教学,发动学生设计《流浪地球》的文创产品,练习用文字介绍各自的创意产品。有能力的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科学想象力的培养,设计从读到写、再到动手设计与制作、展示的“一条龙”式的项目学习活动方案。
(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初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景山版”初中语文教材副主编,商务印书馆《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主编;教育部“国培计划”北大初中语文教学专家团队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少年科普与科幻教育推广人)
栏目制图:北京景山学校教师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