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行动,才能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来源:科普时报 2023-10-14

周群参加科幻教育研讨。



今年5月,《青少年科幻教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出版。在《指南》的附录部分中,收录了一份《青少年科幻教育大事记》,列举了自2015年至2021年间与青少年科幻教育发展相关的31个事件。这些事件,有些构成了科普科幻教育发展的大背景,有些属于国家层面的重大利好政策,有些堪称科普科幻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有些则是一线教师开展科普科幻教育的行动和成果。

随着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事记”也将增添新的一笔:在本届大会上,专家们将围绕近年来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发展的新问题、新动向和新启示展开研讨。作为推动者和实践者,我目睹了中小学科普科幻教育的蓬勃发展,深知这个大会的到来是多么不易,意义又何其重大。


教育新举措是此次大会召开的大背景


认识此次大会的意义,必须将“双减”政策、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这一“减”一“加”之中,有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明确答案。而这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教育新举措,是此次大会召开的大背景。

政策的落地带来了基础教育的明显变化:一是教育回归育人初心,课堂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二是不少学校都在建设或优化校本课程,努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力争实现课内课后协同育人;三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各门课程原则上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近两年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成为教改的热点和新的增长点。基础教育的这些变化同样是本次大会召开的背景。


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加法”有多种路径


以上这些变化中,还蕴藏着一线教师“以科普科幻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加法’”的多种路径。

路径一:一线教师当立足课堂教学,挖掘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引进科普科幻资源,助力做深做透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的科学教育。

路径二: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将以科普科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当作“主菜”而非“甜点”,给予科学教育以重要的地位。

路径三:在整合优质科普科幻教育资源上下功夫,落实《意见》要求,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

路径四: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努力实现科学教育的家校共育……

在过去几年中,这些路径都经过了实践检验,被证明是行得通的,也有成熟的课例。有的课例还被收录于《指南》中。这次大会的两个分论坛特别安排了《指南》的宣讲和课程化课例的分享,旨在为一线老师开展科普科幻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支架。


科普科幻教育仍面临很多难题


在这次大会的筹备过程中,我和深圳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谢晨老师沟通很多。一方面,我们为近年来深圳在科普科幻教育方面的长足发展而欣喜;另一方面,我们也都有现实依然很“骨感”的叹息:对于科普科幻教育的意义,老师们尚没有形成共识;“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的方法和路径仍在不断摸索中,对科普科幻教育从“心动”到“行动”尚有不小的距离;科普科幻教育缺少高质量的课程化设计……

要做出更多改变,中小学科普科幻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进一步扩大,同时也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韧劲,坚持不懈地用实际行动推进工作。期待更多老师加入科普科幻教育的队伍中。

(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相关文章
周 群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特级教师
专家简介
周群,北京景山学校初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景山版”初中语文教材副主编,商务印书馆《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主编;教育部“国培计划”北大初中语文教学专家团队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少年科普与科幻教育推广人。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