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自然课堂”!国家公园并非人为设定的禁区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
  • 2021-10-22 10:40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 胡利娟)10月12日,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国家公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何要设立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里开展旅游活动和大众旅游有哪些区别?下一步国家公园该怎么运营管理?是否对公众免费开放?10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就首批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武夷山国家公园。国家林草局供图

生态保护和生态游憩、生态体验相得益彰

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等级。

“而国家公园是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李春良强调,建设国家公园,就是要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起来。

李春良介绍说,国家公园由国家主导,属国家事权,对跨行政区域、大尺度的自然空间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需要国家统筹谋划。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期,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存在的空间重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主要是:

创新自然生态保护体制。整合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和周边生态价值高的区域,破解部门、地方利益与行政体制的分割,有效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整体提升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比如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原来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行政区域的69个自然保护地连为一体,明显改善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使13个相对独立的大熊猫局域种群连成一片。

突出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从而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比如,近年来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恢复较快,栖息地已扩展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但是原来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只保护了野生东北虎豹栖息地的39%,这次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后,保护了90%以上的栖息地,使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的进入、定居、繁殖和扩散通道都得到了系统保护,生态过程更加完整。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国家公园是最美国土,兼有科研、教育和游憩功能,将为公众提供更多贴近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全民共享和世代传承。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其既是生物宝库,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依托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开展自然教育、科普宣传和生态体验,传播国家公园文化。

“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也不是一个隔离区,更不是我们人为设定的一个禁区。”李春良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让生态保护和生态游憩、生态体验相得益彰。

建立门票预约制度,分区域开放公益类免费

应该说,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国家公园事业从试点阶段转向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国家公园设立只是一个起点,下一步重点是如何把它建设好。”唐小平称,一方面,要组织编制好这五个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组建好公园的管理机构,依据批复的边界范围进行勘界立标和自然资源资产的确权登记,并按照每个国家公园的具体生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自然保护、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

另一方面,要做好保护和社区协调融合,加强保护站点、巡护监测、科研宣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提升国家公园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引领整个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

针对国家公园怎么运营管理?是否对外开放?唐小平介绍说,国家公园顾名思义也是人民的公园,坚持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重要的理念之一,所以国家公园里这种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应该是最好的生态产品,也是最美的自然课堂,还是最有吸引力的生态体验胜地,肯定是要对公众开放的。

当然,在国家公园里开展旅游活动和大众旅游还是有所区别的,唐小平称,今后要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对所有的活动,除了公益性以外,一些经营性的活动都采取特许经营。所以在国家公园里将根据环境容量,合理确定每年或者每天访客承载的数量,建立门票预约制度,科学测算整个运营成本,体现公益的属性。

按照规划,国家公园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进行管控,核心保护区里原则上只对科学研究、考察、监测等活动进行开放,而一般控制区的范围,可对公众、旅游者进行开放,以满足公众进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要求。

“我们会建一些像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野外观测点,包括露营、徒步、解说系统等,主要开展自然教育、自然游憩和生态体验活动,这是鼓励的。”唐小平说,原则上公益性项目可能都是免费,经营性项目则实行特许经营,根据每个项目特点核算成本,少收费,严格控制经营服务类的价格,目的是让公众进入国家公园,能够感受自然之美,弘扬国家公园之美。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国家公园是国家大事,国家公园建设是“国之大者”。如何平衡既要保护又要安排好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

“这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李春良表示,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期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国家公园要牢记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把生态系统的关键地区、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划到核心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其内原有的工矿企业、村镇、开发项目,该退应退,一些村庄或者暂时不能退出来的,可设一个过渡期,先后有序的退出。

第二,引导原住居民绿色发展转型。优先考虑当地居民或当地企业参与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项目,支持当地居民在适宜的区域从事一些像林下经济、农事体验等经营活动,推动园区居民的转型发展,也鼓励开展像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科普宣教的活动,引导和支持当地政府在国家公园的周边或者入口建立一些入口社区,发展特色小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特别是建设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一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要引导地方建立一些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政策。同时,还要探索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制度,完善生态护林员的选聘制度,鼓励和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要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一些发展成熟的制度和我们实践阶段取得的一些成熟经验,使国家公园所在的区域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始终处在一种良性、互动的协调之中,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

编辑:陈杰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