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人?古基因组给出了答案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陈杰
  • 2024-03-04 12:13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作为这个蓝色星球的主宰,如何定义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一直是科学界一道复杂而艰巨的问题。
  3月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在《细胞》杂志创刊50周年特刊发表评论论文,从古基因组学视角系统解读现代人遗传特征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过去人类的迁徙融合模式、种群规模、适应性变异及多样性的历史,对现代人区别于其他灭绝的人类群体及其他物种的特殊性和优势特征提出了深刻见解。
  “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付巧妹告诉科普时报记者,从20多年前第一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歧时间,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揭开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再到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的发现,都为理解过去人类迁徙和演化的路径带来新的证据,也为科学界讨论“何以为人”提供了答案。

古.jpg
现代人史前历史中发生的特有事件增加了人群整体的适合度,进而促进了全球现代人群进一步的生存与扩散。中国科学院古脊所供图

  通过直接比较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的基因组序列,科学家可以探讨现代人区别于灭绝古人类并得以留存至今的优势和根本原因。付巧妹说,现代人并没有一套明确标识自身、区别于其他群体或物种的特有基因组,但各种各样与身高、疾病免疫、耐寒性、肤色和眼睛颜色、饮食结构等相关的基因变体构成其最重要的遗传特征——基因多样性。“尽管这种多样性仅仅是古基因组所透射的史前人类基因多样性的一小部分,却在人类发展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解码灭绝古人类和早期现代人的古基因组信息,科学家则可以厘清这些人类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存细节,进而为从群体层面探知现代人得以持续扩张和发展的优势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付巧妹指出,基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发现,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群体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尽管无法用单一的遗传现象来解释将现代人群体不断扩张,而灭绝古人类群体不断缩小至消逝的原因,但种群规模与个体适应性之间的正相关性(范围更广、联系更加紧密的群聚网络更有利于个体存活和繁衍)在帮助现代人进行资源开发、防御和配偶选择等合作性活动中发挥了积极影响和重要优势。”
  此外,古基因组在揭示现代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机制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填补了现代人演化历程里的相关空白,也凸显了适应机制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关键作用。
 付巧妹认为,虽然因现有古基因组数据较少而有所局限,但仍然显示出古基因组学在解答“何以为人”这一问题上的重要贡献和巨大潜力。“相信随着更多关键时间和地点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和研究,将为解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带来更多新的证据和思考。”
  

编辑:陈杰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