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方格”为沙丘披绿衣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毛梦囡
  • 2024-06-18 20:24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以车辙印出的土路为界,路的这边是覆盖着绿衣、点缀着灌木的丘陵;另一侧,一座巨大的沙丘赫然坐镇在蓝天下。风吹得人的衣角上下翻飞,白色的沙子会顺着风一路向南,吹到180公里外的京津地区。6月18日是草原保护日,在中国科协、中国草学会等组织下,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探访正蓝旗境内剩余最大的一片集中沙地,同时也是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中一块“难啃的骨头”。

曾经的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风光秀丽,有“花园沙漠”之称。20世纪末,气候的持续干旱和人类活动破坏了这里本就脆弱的生态,出现植被退化、河湖萎缩,沙化日益严重,近年来更已成为影响京津地区主要风沙源之一。“如果不进行人为干预,白色的沙丘就会逐渐扩散,这片地区将整体出现荒漠化。”正蓝旗草原工作站站长温都日根说。

为遏制“沙魔”扩张的脚步,神奇的“草方格”派上了用场。只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现场的工人们用植苗枪将黄柳枝条栽成2米见方的网格状沙障,覆土踩实,再在网格中央播撒草种。沙障可以起到减缓沙表风速、阻止流沙就地迁移和堆积的作用,为网格内的草种提供保护。在这片面积约1000亩的沙丘上,汇集了五种不同的“草方格”铺设模式,技术人员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效率最高的治沙方法。

 


 

温都日根介绍,这里播种的都是原本就生长在浑善达克的乡土草种,如扬柴、冰草、小叶锦鸡儿等。在沙障的保护和适当的降水条件下,它们的嫩叶得以从白沙中探出头来,顽强的根系能够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治理和保护,浑善达克沙地的重度受损地区已经得到有效改善,流动、半固定沙地基本固定,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5%。为面前这片“难中之难”的沙丘披上绿衣的日子,想必也不再遥远。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