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常把蛇称为“小龙”,生肖属蛇的人也习惯说自己属“小龙”。这一独特的称呼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缘由?蛇又是从何演化而来的?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展览与科普部主任李颖超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李颖超介绍,首先从形象上看,蛇被视为龙的重要原型之一,而龙则是蛇经过神化与升华后的产物。蛇的体形、鳞片及蜿蜒盘旋、灵动游走的特性,与人们心目中龙的形象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据南朝《述异记》记载:“虺(huǐ)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其中的“虺”就是体型小且有毒的蛇。
其次,从功能上看,蛇身上那些能隐能显、能静能动的特性,都“贡献”给了龙。比如,蛇善于在山林、草丛间隐藏身形,这正与龙在传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特性相呼应。
第三,从传统文化上看,蛇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六,紧跟在龙之后。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也因此被称作“龙的传人”。蛇作为龙的前身,也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神圣地位。因此,蛇被称为“小龙”,不仅是对其形态和特性的生动描述,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蛇的重视和尊崇。
而蛇究竟是由什么演化而来的?李颖超表示,蛇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现有科学研究和化石证据表明,蛇是从原始蜥蜴类分化出来的,是蜥蜴进化主干上发出的一个侧枝。
“蛇类起源于约1.18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李颖超说,在演化过程中,蛇类最先分化出的类群为盲蛇,并在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早第三纪分界点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迎来了物种的爆发。时至今日,全球已知蛇类约有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