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
3月1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即将召开之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了关于“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主题的媒体采访。记者走进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综保区”)。
中关村综保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于2023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通过国家七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开关运作。从立项到审批再到建成,中关村综保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国家为什么要推动中关村综保区的建设?作为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研发创新”这一特点又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为核心产业“量身”配套硬件
步入中关村综保区,墙上不时出现“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的标语。实际上,集成电路、医药健康也是该综保区的核心产业。
“目前,中关村综保区的建设主要围绕这两个核心产业领域进行空间布局和配套。目前,地上建筑面积66.35万平方米,90%的空间用于实验研发。”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区管理处副处长吴杏红说,在集成电路领域,围绕企业需求,中关村综保区打造了共性技术平台,配套了特殊物品查验平台和超洁净查验平台。
据了解,超洁净查验平台是为集成电路类、检测类企业采购的芯片、晶圆等对储存环境有较高洁净度要求的货物入区提供查验、暂存场地。
科技出海也有了“最强大脑”
在中关村综保区入口,记者注意到这里没有常见的道闸杆,车辆进出像经过普通路口般顺畅。出口处虽设有道闸,却维持抬起状态。工作人员介绍,当车辆存在未申报货物等风险时,出口道闸会自动降下进行拦截。
据悉,中关村综保区建设了独具特色的“3+1”智慧监管系统——通过“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织就的科技防护网。除了智能通道外,记者还见到了犹如电子警察一般的电子围网,它们可以自动抓拍。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记者探访了普通货物智能仓库。在这里,无人机在地狼系统的调度下,精准托起装有订单货物的货架,送到指定位置。而在另一侧,在天狼系统的指挥下,垂直搬运的提升机将托盘送至传输带上,实现了货物的精准出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科技企业出海的痛点,中关村综保区正在打造“智能关务”服务。企业出海常面临报关单填写复杂、知识产权风险难预判等问题。吴杏红表示,计划下半年推出政策大模型系统,帮助企业智能生成报关方案。
也许在中关村综保区的未来,企业办理跨境业务,就像有了个24小时在线的“电子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