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青藏高原 探秘无尽山海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邓涛
  • 2025-03-20 10:47

编者按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近期不断传来新成果。青藏科考为我们揭开了青藏高原由沧海跃为高山的历史,以及那里远古生物的演化史。本报特推选相关科普书籍,从一线科考队员的视角,带领广大读者认识青藏高原。

==============================

人们总是毫不吝啬地将诸多宏大的名号赠予青藏高原,称之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或是“地球第三极”。它也的确当之无愧:青藏高原囊括了全世界所有的14座8000米级山峰,绝世独立;它的巨量冰川,为众多大江大河提供了源头活水,滋养了亿兆生灵;它的强势崛起,曾经让西进的长江掉头东去,同时激发出东亚季风,让华南的荒原沙漠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

相比于它对外围地区的影响,高原本身的变化似乎更加剧烈。这让我们更加好奇,这里的生命是如何踩着环境变化的鼓点,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山海折叠:青藏高原的生命史诗》这本书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青藏高原是地质活动的产物,大自然的伟力在这里改变了海陆的分布,大陆间的碰撞消亡了古海,地壳的变形与褶皱造出了雄伟的山脉,原来的海底甚至崛起成了雪山之巅,而无数的生命传奇就此被折叠在这部由千万层岩石摞成的时间之书里。

看到这本科普图书的出版,我非常欣喜,很赞赏作者用科研的态度做科普的努力。这本书用科学翔实的资料和流畅的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青藏地区两亿年以来由海到陆、从暖湿低地到高冷冰缘地貌的环境变化,以及在这个背景下,它从“史前海怪的领地”“热带动植物的乐园”,进而成为“冰期哺乳动物的摇篮”和人类定居地的转换过程。

作为青藏科考一线的实践者,作者自2009年以来数十次进藏考察,自2015年开始还作为领队在高原各地开展野外工作,并也曾作为策展人搜集和整理过很多早期科考史料。因此可以说,青藏科考已经成为他人生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介绍古生物知识的同时,作者在书中巧妙地穿插了不少动人的科考故事和朴素自然的人生感悟,让读者可以一窥不同时代科考队员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们待人接物的真挚情感。

令我惊喜的还有这本书的另外一个鲜明特色——作者为这本书绘制了大量原创的化石标本素描和古环境复原图,其中多数已发表的化石材料此前并没有科学素描,却在这本书中以另外一种形式示人。在科普图书领域,这种由研究者亲自绘制科学插图的尝试并不多见。

从作者第一次进藏开始,我们就一起在高原上跋涉攀登,那些艰苦卓绝的科考历程、苍凉壮美的天地奇观、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激动人心的化石发现,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有着共同的记忆,而我也希望这样不同寻常的经历,为广大读者认识科学、认识古生物,提供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本文为《山海折叠:青藏高原的生命史诗》序言,内容有删改,题目为编辑加。)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