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
2025年3月20日,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迎来了开工建设4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
作为中国核电的“红色根脉”和“红船”,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开启并见证了中国核电从“一张白纸”到“领先世界”的逆袭之路,以累计安全发电超8600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8亿吨、植树造林545个西湖景区的卓越成绩,向世界递交了一份绿色能源转型的“中国方案”。
秦山核电位于杭州湾畔,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自1985年3月20日开工建设以来,秦山核电历经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共有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66万千瓦,为新时代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提供了“秦山经验”,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年来,秦山核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核电发展之路。2023年,该基地机组能力因子达96.8%,创全球核电运营最佳业绩。累计发布138项技术标准,其中2项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秦山核电还培养出2名院士、2名“工人院士”,向全国输送3500余名核电人才,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
2021年,秦山核电实现海盐3个小区核能供热,开创我国南方供暖的先河;2024年,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秦山核电正式投运,一举打破我国关键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应用核技术助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迈出重要一步。目前,秦山核电已实现钴-60批量化生产、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首批镥-177靶件顺利出堆,并联合海盐地方携手打造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示范基地,目前23个核技术应用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8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超200亿元,力争到2035年,实现“千亩千亿”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