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南挂绿纱,村姑背篓采春茶。群芳袅袅穿梯垄,十指尖尖掐叶芽。”正值安吉白茶采摘时,笔者慕名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品尝清新脱俗的江南茶。
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山川隽秀,绿水长流,享有“中国白茶之乡”美誉。置身满目翠绿中,只见浸润了春雨的茶叶生机盎然,萌动的茶瓣依次舒展,小小叶芽形如兰蕙,色泽翠绿中带点月牙白,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通透细嫩,模样十分可人。这便是名扬四海的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被称为“白茶”,但实实在在属于绿茶,是其一个特殊品种——春季,茶树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受阻,在清明前后长出的嫩芽是白色的;到了谷雨,白色变浅,转变成玉白色;谷雨后到夏至前,又变成白绿相间的花叶;夏至后,芽叶恢复成全绿,与其他绿茶无差别。安吉白茶就是在芽叶白色时采摘、加工制作而成,采摘期只有一个月,故而弥足珍贵。正是在这“非白非绿”和“又白又绿”的“跨界”中,它才成为茶品中的一枝独秀。
安吉白茶历史悠久,距今已逾千年,陆羽《茶经》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1982年,浙江省农业资源普查时,在安吉天荒坪高山上发现一株百年老茶树,其嫩叶呈玉白色,经考证,确定是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指的“白茶”。这一稀有物种资源的发现,引起我国广大茶叶研究者和生产者的高度重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科研人员采用茶叶的无性繁殖技术进行培植,并获得成功。为了纪念白茶的“盛世重现”,因而将其命名为“安吉白茶”。
茶山上热闹无比,茶农穿红戴绿点缀着茶园。蓝天白云下,展现出一幅世外桃源般清丽自然的画卷,头戴青蓝色碎花头巾的采茶姑娘挽着竹篮,敏捷地穿梭茶林中,一双双灵巧的手在茶丛不断跳跃,五指翻飞之间,娇嫩欲滴的茶芽儿便从枝头跳进了竹篮里。
茶农在屋里支起一口小锅,新鲜的茶叶一入锅,便发出轻微的嗞嗞声,炒青开始了,一片片茶叶在那口小锅里被反复翻炒。经过了炒青的茶叶还要理条、提香和焙干……这些工序,茶车间里的机器已经重复做了多年,在它有条不紊地运转中,茶叶一改之前的青涩,变得张扬肆意,那芬芳的茶香便再也憋不住似的飘散到空气中。一时间,扎根在青山绿水里的村庄便氤氲在浓郁的茶香中。
茶室里,茶叶即将迎来涅槃时刻。茶艺师将茶具摆上木桌,白底青花的茶杯古朴典雅,与倒进杯子里的茶叶相得益彰。清澈的山泉水入杯,茶叶在水中浮沉、绽放,淡雅的香气顺着雾气袅娜蒸腾。安吉白茶外形细秀,形如羽毛,叶白茎绿的茶叶,嫩黄明亮的汤色,品尝者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翕动鼻翼,浅尝一小口,清润甘爽,回味生津,沁人心脾,洗涤了整个灵魂,品茶者的心轻易就被俘虏了。“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笔者陶醉在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的美妙意境中,真切地领悟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独特的安吉白茶在我国茶类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绽放异彩!
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在钟灵毓秀的江南邂逅安吉白茶,顿觉神清气爽,五脏六腑尽数贯通,悠然间,神思天外,宠辱皆忘,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