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为家长儿童打造生命安全教育课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王晓民
  • 2025-04-03 09:56

日前,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推出了《用爱守护——儿童生命安全教育》展览,并开展了一系列配套社教活动,通过讲座、情景剧表演、手工制作、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将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与家庭安全教育紧密结合,为家长与孩子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

策划儿童性别教育展览

近年来,儿童性侵害、校园欺凌等儿童生命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切。如何通过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展览与社教活动,向观众科普儿童性别教育知识,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家庭的生命安全教育能力,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为此,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策划了“用爱守护——儿童生命安全教育”展览。该展览聚焦5-12岁的儿童群体,紧密围绕儿童生长发育、青春期心理、性别教育、预防性侵害等核心主题,以“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用爱守护——儿童生命安全教育》图书中的漫画形象囡囡(nān)和囝囝(jiǎn)一家人的故事为主脉络,精心规划了十大主题板块,内容涵盖“男孩女孩不一样”“隐私部位在哪里”“大声说不也可以”等关键要点。

展览通过卡通形象音视频、特色展览装置,以及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将性别教育知识转化为儿童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形式。例如,在“男孩女孩不一样”板块,孩子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直观真切地认识到性别差异;在“隐私部位在哪里”板块,借助贴图、人体器官拼图等趣味游戏,帮助儿童识别并学会保护隐私部位、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科普生命安全教育知识

展览期间,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还策划了一系列配套社教活动,从儿童视角出发,用趣味化、场景化设计,将生命安全知识巧妙融入互动环节。

活动现场,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王大伟,为观众科普预防青少年犯罪知识,并签名赠送《用爱守护——儿童生命安全教育》图书;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家白璐介绍在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性别教育;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原护士长陈飞介绍了儿童健康用耳等科普知识……孩子与家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儿童生命安全知识。

在儿童急救知识与实践操作健康小课堂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颖,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她说,根据资料分析,由意外损伤造成的死因主要为意外窒息,占婴儿意外死亡中的90%。小物件或食物,常见的如玩具零件、纽扣、笔帽,或花生、瓜子、果冻等吸入气管,导致气管异物梗塞。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起病急、病情重,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家长一定要学会应急救护方法。

“我们开发了优质科普作品,创编《用爱守护——儿童生命安全教育》图书及视频,开展了多元社教活动,举办了儿童生命安全教育传播推广活动,并运用动漫短视频、专家云课堂、亲子动手做等形式,给小朋友和家长送上生命安全教育大礼包。”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社教部部长梁红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重要作用,面向家庭亲子开展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儿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为广大家庭搭建了学习和了解儿童安全知识的平台。

据了解,“用爱守护——儿童生命安全教育”展览将持续至4月7日。其间,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还将举办多场儿童生命安全教育社教活动。该展览在北京结束后,还将在全国展出并走出国门进行巡展。

(作者系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博物馆创始人)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