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我国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胡利娟
  • 2025-04-23 14:01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草原被誉为地球的“皮肤”,我国草原资源丰富,草原面积近40亿亩,居世界第一。

当天,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长李拥军在该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近年来,国家林草局以组织实施“双重”“三北”等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草原修复治理,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

同时,草原科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各地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为契机,通过加大人工种草力度、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措施,加快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有效缓解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了草原生态的恢复。与此同时,草原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2023年,国家林草局与内蒙古、西藏、青海三地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点带面解决制约草原保护发展的制度机制问题,目前已取得31项初步成果。积极创新草原保护利用新模式,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挖掘草原生态旅游、自然教育、草原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利用潜力,开展39处国家草原公园和18处国有草场试点建设,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12处“红色草原”,探索建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积极支持相关高校加强草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独立设立草原和草业学院的高校从机构改革前的5所增加到目前的16所,草原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

“尽管全国草原生态状况已走出低谷,实现了由本世纪初的‘整体恶化’到当前‘整体改善’的历史性转变,但由于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修复治理难度大,目前仍有约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李拥军说。

“十五五”期间,草原工作将按照“提质、兴业和利民”的新要求,更好统筹草原生态、生产、生活的关系,系统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合理利用和草业发展,以稳定草原数量、提高草原质量、盘活草原存量为目标,以推动草原高水平保护与草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行分区施策、分类管控、分级治理,系统构建草原功能分类管控制度体系,形成草种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的生产体系,同步建设完备的草原资源保护体系和发达的草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