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区域+高校”共育模式 探索未来地球科学英才培养新路径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吴琼
  • 2025-04-24 16:18

科普时报讯(记者吴琼)4月2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组织下,受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邀请,来自全区12所中学的50名2025年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师生代表走进北京大学,深度参与“第三届地球与行星科学文化周”活动。

此次活动是丰台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通过“区域+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搭建贯通基础教育与前沿科研的桥梁,为培养未来地球科学人才探索新路径。  

在北大“第三届地球与行星科学文化周”研学活动中,丰台学子零距离接触地球科学前沿成果。郭华东院士的空间地球科学观测体系报告、李嘉琪研究员的火星内部结构探测分析、徐克副主任的月球与火星水资源开发方案等6场学术活动,为学生打开了科学视野。通过观测太阳黑子、体验化石挖掘、探讨行星磁结构等实践,学生在沉浸式体验科研场景中,逐步形成了对地球与行星科学的系统认知。这种贯通基础教育与科研的实践模式,彰显了丰台区“重实践、强应用”的育人特色。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沈冰表示,此类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了“从课堂到高校实验室”的成长通道。

丰台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主任孙震表示,丰台区将以地球科学的学习为契机,未来通过三大举措开展人才共育:一是开发覆盖地质、环保、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中小学系统科普课程;二是通过科考营、科研项目、竞赛等路径选拔潜力学生在区域进行高阶培养;三是联合地球科学领域专家培育骨干教师,夯实人才储备基础。

此次北大之行不仅是丰台科学教育的重要行动,更是区域教育创新的实践范本。随着地球科学科普课程在全区中小学的推广,丰台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正在构建贯通四大领域“兴趣启蒙-潜力挖掘-贯通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资源池建设、路径创新、机制突破”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多元培养模式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育未来科学家贡献丰台智慧。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