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四月,风中还藏着未尽的春意。走在城市一隅,忽然被一树红云拦住了目光。那绯红的花瓣细长舒展,丝丝缕缕,宛如春风裁出的纸笺,让人不由想起北宋晏殊笔下的:“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这满树的红笺,又书写着怎样的心事?
这种植物叫作红花檵(jì)木。“檵”字,是专为这种植物量身而设的名字,以纷繁的笔画勾勒其独特花姿,尤其像花未绽放时,几朵花苞簇着,四片花瓣蜷缩缠绕,蓄势待发。待到花开,带状的花瓣四散而出,每一缕都朝着自己的方向自在舒展,每一朵都“唱”出了自己的旋律。它不像寻常花朵那样规整,而是灵动鲜活,轻盈自由,如同一朵朵烟花被定格在枝头,将生命的跃动织入春日的午后。
红花檵木是金缕梅科檵木的红色变种。而它的原型——檵木,却是另一番姿态。那是白衣素缟的模样,清代吴其濬(jùn)的《植物名实图考》中称其为“纸末花”,记载它:“春开细白花,长寸余,如翦素纸,一朵数十条,纷披下垂。”白花如雪,红花如火,仿佛是花的两种心绪,将素静化为炽热。
这个热情的变身直到近代才被世人知晓。传说它最早现身于湖南与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作为野生苗木被引入长沙的天心公园。1938年,著名林学家叶培忠教授首次描述它并将其命名。20世纪80年代,湖南开始对它进行人工繁育与扦插推广。这种个性鲜明的植物适应性极强,耐修剪、易造型,既可做围篱,也可独自成景,很快就远销国内外,成为城市绿化中的常客。
红花檵木虽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但“常绿”并不意味着全绿。它的新叶红艳如霞,成熟后渐渐转为紫褐,直至墨绿,在阳光下泛着一抹若隐若现的青紫微光。你可以在一株红花檵木上同时看到许多颜色交织,好像印象派的调色盘上柔和的光影。其叶面覆盖着星状柔毛,触感粗而不刺,像是旧锦上的刺绣针脚,在古朴哑光质地中织出植物的性格。
檵木不只是能观赏,它的花、叶、根均有药用价值。《闽东本草》记载其“清暑解热、止咳止血”;《江西民间草药》言其“治鼻衄(nǜ)”,能治疗鼻血。民间还流传着嚼烂其花叶敷伤的说法,更为它增添了几分山野药香和传奇气息。
红花檵木花期自3月起,长达60天,南方秋后亦有花现。它仿佛不是被春天唤醒的,而是自己选择了绽放的时机,将独特的花形与色彩,织入城市的肌理中。
2007年,红花檵木在故乡湖南株洲被定为市花,它自由却不自我,热情却不霸道,用独特的个性与生命力,为这座钢铁之城增添了温柔而坚定的一笔。
红花檵木,是一树绯梦,也是春日里一道安静而自由的光。
(作者系复旦大学博士、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