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实现优质乳标准、绿色养殖双突破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胡利娟
  • 2025-05-14 17:55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

5月11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落幕。其间,来自中国、美国、新西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奶业”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加启研究员就《科技创新支撑奶业可持续发展》作了主题报告。

报告首先概述了过去20年全球奶业发展状况。过去20年,全球奶类产品稳步增长,2023年产量达9.68亿吨,亚洲以46%的占比超过欧盟成为最大贡献地区。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也在稳步增长,2023年达到118.6千克。过去20年中国奶业也取得巨大成就,2024年牛奶产量达4079万吨,产业素质大幅提升,奶牛单产、机械挤奶与饲喂、生鲜乳质量安全指标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球奶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成果。

报告强调,未来全球与中国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三方面的科技创新。

一是降低成本,减少奶牛养殖对大豆的依赖。中国农业科学院坚持30年,研制成功人工瘤胃装置,破解奶牛瘤胃黑箱代谢研究缺少科学装置的难题,建立“尿素分解菌群—脲酶多样性与结构—脲酶活性调控—尿素高效利用”研究路线,支撑创制两代瘤胃脲酶抑制剂,均获批准为新饲料添加剂,显著提高尿素等非蛋白氮饲料利用效率。2023年获得国家批准的新饲料添加剂红三叶草提取物能够抑制脲酶活性37%,提高奶产量9%,实现豆粕减量替代30%,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氮排放。新一代红三叶草提取物脲酶抑制剂具有安全、绿色、高效的优点,在欧洲、亚洲等缺少大豆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是保障质量安全,守牢奶业的生命线。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国内外奶业科研单位和各类企业协同攻关,并通过技术集成,在国际上首创优质工程技术体系,现已在奶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其中,优质乳工程通过制定国际上第一个五种活性蛋白因子检测标准,把乳铁蛋白等鲜活因子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优质巴氏杀菌乳》标准,充分发挥本土奶源的鲜活优势,引领巴氏杀菌乳实现营养鲜活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中国鲜奶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优质乳工程获得中国政府品质的体系认证批准,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科技引领、标准引领、品质引领,有效支撑奶业高质量发展。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的研发与应用,为全球奶业优质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传播科技模式。2025年是优质乳工程实施十年,中国奶源基地整体实现优质化,优质乳工程牧场的乳脂肪达到4.07%,乳蛋白达到3.42%。

三是只有把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推动奶业以及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是对奶业、农业与环境协同关系的认知。

中国作为奶业生产与进口大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自2009年起举办第一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以来,已连续举办9届,成为交流国际奶业科技最新进展和推动中外奶业科技合作的重要科学平台。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