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侧,有一座国内最大的机车展览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以下简称“东郊展馆”)。这里展示了我国铁路不同历史时期的140余台机车,反映了我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变化。
“0号”蒸汽机车是东郊展馆的镇馆之宝。这台机车全长只有4.75米,设计速度每小时20公里。它是中国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蒸汽机车(1882年由清政府从英国苏格兰机车厂购入),且在中国政府筹资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上使用过。除了“0号”蒸汽机车,展厅里还陈列着“毛泽东号”“朱德号”“国庆号”,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蒸汽机车。
我国曾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清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蒸汽机车有4069台,型号多达198种,却没有一台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 我国才自行设计生产了前进型蒸汽机车。
1958年9月9日,我国成功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它的最高时速可达85公里。同年,韶山型首台电力机车试制成功;随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内燃机车制造业不断推出新车型,如东方红型系列内燃机车;2002年“中华之星”号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高速试验时,跑出每小时321.5公里的速度……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到电力动车组,东郊展馆展出的文物,是中国铁路100多年来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事业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历史见证。
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让更多的人了解铁路发展史,东郊展馆将于5月17日起,举办“铁路文化会客厅”系列科普讲座、动力火车探秘——小小工程师的火车动力之旅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