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石鹬“身份证”
中文名:翻石鹬
英文名:ruddy turnstone
分类:鸻(hénɡ)形目鹬科翻石鹬属
体型:中型涉禽,体长21-25厘米,体重100-200克。
分布:从北美洲的东西海岸到欧洲海滩,从亚洲的潮间带到非洲和澳大利亚的海滩,翻石鹬的身影几乎遍布全球。夏季在北极老家避暑,秋季开启跨国美食之旅。我国黄渤海湿地盛产蟹贝等,是它最爱的“海鲜食堂”。
==============================
7月3日是世界海鸟日,今天带领大家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它就是会玩“翻石头”游戏的潮间带小精灵——翻石鹬(yù)。
名字里的秘密
“翻石鹬”这个名字是不是特别有趣?它源自翻石鹬独特的觅食方式:用微微上翘的像小铲子一样的喙,翻动沙滩上的石块,啄食藏在下面的动物,比如沙蚕、小蟹等,就像在玩寻宝游戏。其英文名为“ruddy turnstone”(红褐色的翻石高手),更是科学家送给它的完美标签,既生动又形象。
时尚穿搭大师
翻石鹬身着一件时尚“拼色外套”:背部像打翻的调色盘,红褐、黑白交织成迷彩;雪白的腹部蓬松如棉花糖;头顶戴着精心编织的黑白条纹贝雷帽。这漂亮装扮不仅能吸引异性,又能完美隐身在石堆里。
探险家的“三件宝”
翻石鹬之所以是名副其实的“海滨探险家”,离不开这“三件宝”。
一是迷你镐子嘴:短小精悍的尖喙,像把迷你小镐子,撬石头、啄岩缝无所不能。
二是橙红强壮腿:细长有力的双腿,使它在沙滩泥地上狂奔如履平地。
三是防滑登山爪:带蹼的脚掌能牢牢抓住湿滑礁石。
另外,翻石鹬还会团队协作,合力翻开大石头开“盲盒”。
翻石鹬是潮间带出了名的“美食家”,觅食场所从鹅卵石滩到礁石区,退潮后的泥滩就是它的露天自助餐厅。它喜欢的食物种类丰富,最爱的是小螃蟹和贝类,“Q弹”的沙蚕也是它的“心头好”。偶尔还会换换口味,来份“迷你小鱼套餐”或是“海藻沙拉”。
鸟类中的“社交高手”
翻石鹬的栖息环境多样:圆滚滚的鹅卵石海滩是它的游乐场,长满贝类的礁石区是它的探险地,退潮后的泥滩成了它的自助餐厅,咸咸的盐沼湿地是它的休息站,平静的潟(xì)湖则是它养育宝宝的安全港湾。
翻石鹬可谓鸟类中的“社交高手”。平时组团开海滩派对,觅食时轮流站岗放哨。到了“恋爱季节”,雄鸟秒变杂技演员:空中翻跟头、花式滑翔、情歌对唱。最佳表演者才能赢得雌鸟“芳心”。
翻石鹬会用苔藓、枯草等材料搭建隐蔽爱巢。通常,雌鸟每次产卵2-5枚,颜色呈灰褐色且带有斑点。大约21天,毛茸茸的雏鸟就能破壳而出,再过20天后,雏鸟即可展翅高飞,开启自己的冒险之旅。
保护行动让“翻石头”游戏继续
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翻石鹬的生存正面临着海岸开发压缩栖息地、海洋污染威胁食物安全、旅游渔业活动造成干扰等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翻石鹬,世界各地正在采取积极行动:建立专门的海岸保护区,为它们打造安全的家园;修复潮间带生态系统,让它们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合理规划游客活动区域,减少人类干扰。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小小善举,比如,观鸟时保持安全距离、随手清理海滩垃圾、分享海鸟保护知识等保护行动,都能帮助这些潮间带小精灵,让“翻石头”游戏永远继续!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普研究所海洋科普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