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
记者10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强化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
通知指出,近年来,四川凉山、贵州毕节等地施工工地遭遇洪涝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近期,河南南阳、甘肃白银等地又发生局地暴雨洪涝造成野外建设工程施工人员群死群伤事件,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淡薄、防汛责任不落实、预警“叫应”不到位、转移避险不及时甚至“假应答、假转移”等突出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要清醒认识当前防汛救灾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施工工地安全防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把防汛责任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工地、每一间工棚,牢牢守住不发生施工人员群死群伤的底线。
通知强调,进一步强化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要突出抓好“九个必须”:
紧急通知解读
应急管理部综合减灾和改革协调司司长 吕红频:
施工工地往往人员密集,特别是临时性的野外工地,大多处在自然灾害风险比较高的区域,一旦发生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灾害,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按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的工作部署,起草印发了这份紧急通知。这份通知从压实责任、营地选址、隐患排查、预警“叫应”、人员转移、预案演练、应急处置、调查问责、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了九条硬措施。比如,强调营地选址必须提前开展风险评估,严禁在行洪河道、泥石流易发区、低洼易涝区等这样的危险区域设置营地,要求地方防汛指挥机构要详细掌握辖区内野外工地营地的位置和人员数量等,加强实时动态管理;强调预警“叫应”必须到点到人,避险转移必须严格落实“四个一律”,而且要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验证,坚决杜绝“假叫应、假转移”;强调对造成施工工地群死群伤的各类灾害事故一律提级调查,同时对紧急转移避险成功的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等等。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督促指导,推动九条硬措施得到硬落实,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 徐宪彪:
每年汛期,都有外来人员因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伤亡,特别是施工工地,由于人员相对集中,往往更易发生群死群伤。7月5日,国家防总办公室针对外来人员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7月9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又对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作出部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外来人员因不了解当地致灾风险、未被及时纳入当地灾害防控体系,安全管理存在短板。做好外来人员汛期安全管理,要坚决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一方面,外来人员应尽早融入当地灾害防控体系,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及时了解灾害风险,要听取当地的临灾预警“叫应”,服从当地组织的人员转移避险。另一方面,外来人员要做好自身安全管理,一旦发现情况不对,不要有任何迟疑,尽快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