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持,天气预报会更精准吗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陈杰
  • 2025-07-30 10:00

热点观察

7月20日入伏以来,全国多地持续出现39℃至42℃的高温,但公众却普遍反映“实际体感温度远超预报数值”。这种体感温度与预报数值间的差异,暴露了传统气象服务在精准和人性化方面的瓶颈。

当气象专家忙于科普“实测温度”与“体感温度”之别时,一场由AI(人工智能)主导的变革正在试图重构气象服务的逻辑。

人们所熟知的传统公共气象服务,主要以“区域覆盖+定时播报”为核心,很多细分领域的气象服务需求被“标准化产品”忽视。这种“大水漫灌”式服务,在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越来越难满足公众对“精准、即时、定制”的期待。

也正因如此,商业气象服务近些年蓬勃发展,特别是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正在让气象服务完成从“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的升维。

近日,商业气象服务商墨迹天气推出“AI生活指数”和“定点速报”两款气象服务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前者将抽象的温度、湿度数据,熔铸为“户外运动适宜度评分”“防晒建议指数”等场景化标签,完成了从数据罗列到行为指引的跨越;后者则依托AI对雷达回波的实时解析,构建“48小时逐小时降水预测+场景化风险提示”体系,能精准捕捉降雨起止时间,更衍生出带伞指数、避雨路线规划等切实方案。

也就是说,AI能让气象服务从“天气数据”变为“行动指南”。

不仅如此,AI驱动的商业气象服务还在重塑气象经济的价值边界。农业领域,“作物生长气象模型”可预测病虫害风险,指导精准灌溉施肥;能源行业,AI分析风电场气象数据优化发电效率和设备维护;航空领域,墨迹天气AeroMetis航空气象服务平台,正在帮助航司优化起降决策、缓解调度压力;消费市场,气象服务与零售、旅游等融合,催生高温补贴险、雨天折扣外卖等创新产品……

全球商业气象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2%,其核心驱动力,就包括AI对气象数据的“价值深挖”与“场景落地”。

这场变革的实质,是气象服务从公共服务升级成为支撑社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当算法足以捕捉云层毫秒级的细微变化,并精准预判天气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时,气象服务不再仅关乎阴晴冷暖,而是能将“天时”转化为生产力的“催化剂”,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稳定器”。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