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这种“蚊子病”痛到弯腰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陈杰
  • 2025-08-01 09:42

近来,我国南方地区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持续扩散,广东省佛山市病例数已突破4000例。7月30日,佛山市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提醒各国警惕疫情大规模暴发。

一时间,公众从字面上记住了“基孔肯雅热”这一略显拗口的名词。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急诊科主任王飞解释,该病毒于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被发现,其名称源于非洲土语,意为“弯脊之痛”,形象描绘出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弯腰曲背的典型症状。

作为一种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原本多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国内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并非偶然,输入性病例与本地蚊媒的‘相遇’是主要传播条件。”王飞说。

今年5月,国内首例境外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出现在佛山顺德区,随后病毒借助当地广泛分布的白纹伊蚊,构建起“人-蚊-人”的传播链条。此时恰逢南方高温多雨,积水为蚊虫提供了大量孳生地,也进一步加速了疫情扩散。

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3至7天,发病时以高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1至7天,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结膜炎、肌痛及面部浮肿,部分患者退烧后可能再次发热。多数患者发病后,躯干、四肢伸侧(伸展时向外的一面)、手掌和足底等部位会出现斑疹、丘疹或紫癜等皮疹,数天后消退并伴有轻微脱屑。

“当然,剧烈疼痛才是基孔肯雅热最突出的特点。患者手腕和脚踝等小关节受压时会剧痛,严重时会累及肩、膝等大关节。这种疼痛通常1至3周缓解,部分患者可持续数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孟庆义说,虽然大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为轻症,但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药和疫苗,治疗以退热、止痛等对症支持为主。因此,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是科学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

专家建议,户外活动时,应尽可能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并在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有效驱蚊剂;居家时,应安装纱门纱窗阻断蚊虫进入,睡觉时使用蚊帐,适时使用蚊香、灭蚊拍、防蚊灯等工具杀灭成蚊,不给蚊虫提供栖息空间;此外,要定期清理家中及周边各类积水,对于必需的储水容器,可加盖密封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从根本上破坏蚊虫孳生环境。

基孔肯雅热疫情警报已然拉响,但公众不必恐慌。“清理一盆积水、安装一面纱窗、使用一次驱蚊剂等日常之举,都可为我们的健康防线添砖加瓦。”王飞说。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