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鲎:活了4亿多年的“蓝血活化石”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许焕岗
  • 2025-08-08 09:48

7月28日,福州中国鲎(hòu)海洋公益保护地在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青屿村揭牌。此举旨在助力中国鲎热点区域所在滩涂的栖息地修复、生态资源恢复。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国鲎是地球上唯一存活4亿多年,仍保留原始相貌的物种。作为5次物种大灭绝中存活下来的佼佼者,它熬过了地球上生物灭绝的“黑暗时期”,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因此被誉为地球上的“活化石”。

中国鲎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和潮间带栖息地遭到破坏,其数量急剧减少。201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中国鲎列为濒危物种。

海洋节肢动物,曾有上百种,现存仅4种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在鼎盛时期,有上百种,受到人类活动加剧、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影响,现全球仅存4种,即美洲鲎、中国鲎、南方鲎和圆尾鲎。其中,中国鲎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沿海海域,圆尾鲎则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南的海域。

中国鲎又称中华鲎,外形独特,主要由头胸甲、腹甲和剑尾组成,因头胸甲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蟹”。虽然它们不是螃蟹,但和螃蟹同属节肢动物。其通常以蠕虫、贝类,以及有机碎屑等为食。

洄游繁殖,幼体外形酷似古生物三叶虫

中国鲎具有规律性的洄游习性。每年11月左右,它们会从近岸浅海向深水区迁徙越冬;次年春季4-5月,又集体返回浅海繁殖。这种为繁殖而进行的迁徙被称为“生殖洄游”。

繁殖期间,雌鲎会选择在高潮线(涨潮至高潮时,海水水面与海岸陆地相接的界线)附近的沙滩上挖穴产卵,每个巢穴可产卵100-630枚。经过约40天的自然孵化,幼鲎就会破壳而出。有趣的是,刚孵化的幼体外形酷似6亿年前的古生物三叶虫,因此被称为“三叶幼虫”。

与众不同,血液呈现独特的蓝色

中国鲎最令人惊奇的是血液特殊。与绝大多数生物的红色血液不同,它们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而非铁离子,这使得血液呈现独特的蓝色。这一现象曾被古人误解为“血色与海水相同”,实为铜离子氧化所致。

现代研究发现,中国鲎的血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凝固蛋白,遇到细菌内毒素时会迅速凝固,起到阻挡细菌、避免感染的作用。基于这一特性,科学家提取其血细胞研制出一种特殊的医用检验试剂——“鲎试剂”,用来检测内毒素和病菌。这是国际范围内标准的内毒素检测试剂。

中国鲎可谓全身是宝,除了蓝色血液之外,以它的壳为原料,还能够提炼制成伤口愈合剂、血液抗凝剂、抗血栓等药物。其尾部则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对肺结核咯血等病症有疗效。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