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
8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知悉,北京市将于今年9月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将组织开展科普报告、科文沙龙、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科普表演、科普阅读、科普市集等各类科普活动近3000场次。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副主任孟凡兴表示,北京16个区分别举办区域主场活动,近百所高校院所科协、200多个市级学会,以及1000余家企业、园区科协将结合各自领域资源优势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主题活动,还将重点推动一批高校、企业园区的实验室、生产线和展馆展厅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联动120家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参与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全市协同联动,做到日常有活动,周周有重点,为首都群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科学文化盛宴。
据了解,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将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开展。
一是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贯彻落实,强化科普社会共同责任。联合市委组织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等重要论述,以及前沿科技、科普法等内容纳入市委党校、各区委党校培训班次教学计划,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科学素养和履职能力。
二是组织开展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展示科技资源科普化成果,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围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举办系列主题专场活动。依托北京科学中心聚焦青少年群体,推出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暨北京科学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国际种业会展中心举办农业科普活动;会同市国动办在红领巾公园举办国防科普展览展示活动;与市社科联在北京大观园联合主办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首次在北京地坛书市举办主题为“探秘科学,悦读未来”京津冀科普阅读嘉年华活动;在昌平区、平谷区开展科普专场活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进基层。
三是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动员全社会开展“有组织的科普”,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今年科普月活动除举办启动式、闭幕式和系列主题专场活动外,市纲要实施办重点动员学协会、企业、高校(院所)科协、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等组织开展科普联合行动,推动构建社会化协同科普大格局。
“科创科普·大家说”活动,通过举办沙龙、讲座、研讨会和技能培训等形式,为学协会、高校、企业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普交流平台;“科普月探馆新体验”活动,将设置科普主题体验路线,吸引公众探馆、直播、打卡,全新体验近在咫尺的科技魅力;开展“智绘科普·京彩有我”IP创科普活动,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科普月主题,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科普内容创作;科学文化进基层活动,动员学会、高校、企业和科技科普志愿者走进学校、乡村、社区,为基层群众提供科技展览、科普表演、科普市集、科学试验互动体验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四是推动国内外科技科普交流合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举办欧亚国际量子科学合作与科普交流系列活动、北京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国际科学节圆桌对话会,同时,与天津、河北两地共同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京津冀科普阅读推广等活动,推动三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据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介绍,昌平区将联合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举办沙龙,聚焦机器人产业提智向新,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话技术突破与产业前景;围绕慢病防治、急救防范、中医养生主题,组织30场健康科普,在20个社区推进“健康科普进万家”,邀请三甲医院专家开展义诊咨询,将专业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赋能基层,助力城乡协同发展方面,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北京平谷区将举办第十五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展示农业中关村、首都物流高地、世界休闲谷建设等成果,同时举办炒菜机器人大赛、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科普产业对话、科翼讲堂、流动科技馆科普巡展、科普文化巡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