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有一座能产澳白珍珠的核电基地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张英贤
  • 2025-08-25 12:55

走进位于海南核电基地的海南核电科技馆,硕大的白蝶贝贝壳正静静地躺在展柜中,一旁散落的澳白珍珠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些澳白珍珠并非产自遥远的南太平洋,而是诞生于这座核电基地附近的海域。

“这些我们核电基地周边人工培育出的澳白珍珠,有的品质已达到了拍卖级别。”海南核电工作人员向参观的夏令营营员介绍。夏令营营员、山东师范大学的准大一新生纪昕睿告诉记者,能在祖国最南端的核电基地看到这些美丽的珍珠,她感到十分惊喜。

这是在中国核学会与中国核电近日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活动上发生的一幕。

白蝶贝为何要在核电基地安家

海南核电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核电基地。这座核电基地有着“华龙一号”、多用途模块式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等“明星”机组。海南核电基地依海而建,其附近的海湾里养殖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蝶贝。这种对海水水质要求极高的贝类,如今在海南已成功实现人工培育,所产珍珠有的直径已达20毫米。

白蝶贝是被誉为“珍稀瑰宝”的大型珍珠贝类,曾分布在我国热带海域——广东西南部、广西涠洲岛和海南岛周边海域。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优质的水质和较高的水温缺一不可,当水温降到13℃时,白蝶贝基本就会停止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白蝶贝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2020年,在海南核电、海南大学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下,科研团队经过持续探索,成功在海南核电工业用海区域建立了科研试养殖基地,培育白蝶贝。由于核电基地排出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且周边人类活动较少,这里形成了适宜白蝶贝生长的生态环境。如今,白蝶贝在海南核电基地周边海域的养殖成功率已超过95%。

据了解,在海南核电基地建设初期,取水口区域曾出现浮游藻类大量滋生的问题。在核电基地附近海湾养殖白蝶贝,既能保护这些“珍稀瑰宝”,又能利用白蝶贝抑制藻类的滋生,达到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和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效果。

从生态环境看核电基地另一面

提起核,不少人会担心辐射问题。对此,第十三届“十佳核科普讲解员”、海南核电科技馆科普助理彭丽,向营员们解释说:“其实核电基地附近的辐射量非常低,核电基地正常运行时,厂区周边环境监测站没有查到过高于环境本底值的情况。”

距离海南核电基地不远的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是黑脸琵鹭、紫水鸡、棉凫(fú)等珍稀鸟类的越冬地,也是豹猫等野生动物的家园。

该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美丽介绍:“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在园内设立了监测点。近年来,园内观测到的生物种类、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核电基地对生态环境是没有负面影响的。”

随着海南核电基地周边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刷新了对核电基地的认知。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