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
1985年8月24日,首批20只麋鹿从英国回归中国,落户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开启了我国麋鹿种群复兴的序幕。经过科研工作者40年的不断努力,如今我国的麋鹿已发展到了1.4万多只。
今年正值麋鹿回归40年,为展示我国麋鹿保护成果,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推动麋鹿文化传播,8月23—24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举办了一场集科普、科技、体验、文创、非遗于一体的全民科普活动。
现场观众和嘉宾沉浸式体验了麋鹿及其生态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VR设备体验麋鹿鹿角生长、科普手工课、网红麋鹿互动,参观文创市集,感受麋鹿音乐等各种活动。
来麋鹿苑最重要的体验是“小小饲养员”的亲子项目,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科研人员研发的《新型饲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专利授权,饲料富含动物所必需的纤维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产出营养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同时麋鹿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出饲料产品,将产品应用于生态科普体验,服务于公众,根据不同配方呈现不同颜色,娱乐性强。
活动期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特别推出麋鹿IP系列——“鹿”锦绣上线,共计文创产品130余项,进一步打造麋鹿品牌形象(IP),将文化符号转化为保护动力。
尤其要介绍的是“一鹿当歌”瓦当仿古冰箱贴,这是一款凝结麋鹿回归祖国40年暨致敬科学家精神文创IP产品,“一鹿当歌”以中国古代特有建筑构件“瓦当”为设计灵感,鹿纹瓦当多见于秦雍城遗址,蕴含深厚的历史元素。巧妙运用“一鹿当歌”谐音“一路高歌”,既呼应核心元素“鹿”,又传递出顺遂昂扬、一路向好的美好寓意,增添语言趣味与记忆点。作品表达濒危保护动物的公益与情感联结:麋鹿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经历本土灭绝又荣归故里的传奇历程,产品不仅展现其物种特殊性,更暗含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关注,容易引发大众对生态保护的共鸣,赋予产品超出实用价值的情感意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体验定制游客专属纪念币。专属纪念币以麋鹿文化为载体,结合个性化定制与现代工艺,可以打印日期与姓名,赋予产品独特的纪念意义。纪念币正反两面以麋鹿与自然元素为主视觉,既具收藏价值,又可作为车挂随身携带,承载祝福与守护的寓意。通过文创IP延展,纪念币将文化体验、个人情感与实用功能紧密结合,让游客在留念的同时,也能将麋鹿苑的自然故事融入日常生活。
《麋鹿回家》是特别为纪念麋鹿回归祖国 40年北京纪念活动而创作的歌曲。歌曲通过描绘麋鹿的生境、历史传说,讲述麋鹿曾在19世纪末期野外灭绝,经多方努力回归祖国并种群壮大的历程,表达了对麋鹿这一中华神兽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还组织创作了《鹿鸣》《麋鹿归途》等多个宣传歌曲,还创作了《麋鹿四季》《鹿王争霸》《“迷”了个鹿》等科教影视作品,近期还将在麋鹿苑现有三十多个展览的基础上举办《“麋跃神州四十载,生生不息谱华章”——麋鹿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摄影展》,运用声音及影像传递、表达麋鹿物种保护事业的荣光,形成麋鹿保护独特的声像IP。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