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光线武器”,你选对太阳镜了吗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霍妍佼 郭彦
  • 2025-08-27 10:26

夏末秋初,太阳依然会时不时开启“狂暴模式”。眼睛更是被刺得像装了两个小灯泡——睁不开眼还又酸又涨。别慌,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款“夏日续命神器”:太阳眼镜。这不是单纯凹造型的时尚单品,它可是眼睛的“贴身保镖”。

太阳家族:多种光线的联合威胁

你以为夏天的太阳只是个“高温制造机”?大错特错!它还是一位隐藏的“眼部刺客”,发射的“光线武器”杀伤力惊人。

紫外线:暗中偷袭的“全能杀手”

紫外线像眼睛界的“伏地魔”,它几乎会损害所有眼部结构。紫外线会使我们的皮肤变老变丑,干燥松弛,皱纹增多,还会出现色素沉着。眼皮的皮肤是全身最薄的部分,更加容易“中招”。

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是紫外线家族中的老大和老二。老大擅长“渗透攻击”,能穿过眼球直达眼底,对我们视网膜的核心区域黄斑发起攻击,长期慢性光损伤会造成黄斑病变;老二是“急性子”,直接攻击眼表,一旦中招,角膜炎、结膜炎说来就来,眼睛又红又肿还疯狂流泪。如果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眼睛还会出现角结膜慢性炎症、晶状体老化加速,白内障便“找上门”。

蓝光:视网膜的“死亡加速器”

研究表明,裸眼直视太阳仅0.8秒,蓝光负载量就会直接“爆表”,使视网膜产生热效应和光化学反应,制造出的高毒性活性氧,最终导致我们眼底的感光细胞死亡。

尽管烈日下我们不会长时间待在户外,但一些易被忽视的长时间户外场景需格外注意:比如户外运动时,或是驾车时阳光直射入眼,这类反复接触的强光若长期积累,可能引发黄斑病变,导致视物变形、模糊,严重威胁眼健康。

炫光:让眼睛“加班”的罪魁祸首

大太阳底下,柏油马路反光晃眼,水面波光粼粼看着好看其实也刺眼,还有高楼玻璃反的光……这些场景下,眼睛里控制瞳孔的肌肉为了不让太多光钻进来,只能疯狂收缩。时间一长,肌肉累到“罢工”,就会导致视疲劳、干涩、酸胀,泪液分泌大幅减少,泪膜稳定性变差,干眼症发病显著增加。

如何选购太阳镜

市面上的太阳镜五花八门,选不对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墨镜颜色深≠防晒强,别被“颜值”忽悠了

别看墨镜颜色花里胡哨,其实防紫外线这事儿跟颜色一点关系也没有。不管镜片是小清新浅茶色,还是酷酷的深黑色,防不防晒全看镜片里加没加关键元素——紫外线吸收剂。那些鲜艳的颜色顶多是染色、镀膜工艺搞出来的“颜值担当”,对于防紫外线来说基本无效。建议选用带有“UV400”或“100%UV”标识的太阳眼镜,这才是防晒硬道理。

太阳镜等级越高越防晒

2021年发布的《太阳镜和太阳镜片》新国标搞了个“段位排行榜”,包括:从0类、1类的“普通太阳镜”,到2类、3类的“硬核遮阳款”,再到4类的“特殊任务专用款”。数字越大,眼镜越“扛晒”。比如3类比2类能扛住更毒的太阳,4类更是专门应付极端场景,如沙滩、雪地、高山和沙漠等环境。

儿童太阳镜选购指南

镜片选抗冲击的树脂或PC材质,适合活泼好动的孩子,尽量别用玻璃这种容易碎的。镜框挑硅胶、TR90这类软乎乎的材质,能弯还不容易断。需要注意的是,0-3岁儿童是视力发育关键期,不建议佩戴太阳镜;3-6岁儿童可以在强光环境下佩戴太阳镜,但要避免佩戴深色镜片,且每次佩戴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内,最长不能超过2小时;6岁以上儿童,可选中等偏浅色镜片,在户外阳光强烈环境下佩戴太阳镜,时长不超过4小时;进入室内或阴凉处应立即摘掉。

(作者霍妍佼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技师,郭彦系北京同仁医院干部保健病区总护士长)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