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专题展同期开展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毛梦囡
  • 2025-08-31 21:06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从侯氏制碱法到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从延安石油厂功臣油矿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从战时兵工厂到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从救国到强国的科学发展之路。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承办的《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数字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回顾中国科学家艰苦卓越的抗战历程,展现当代科技工作者时代风采。

抗日战争中,有一个群体以科学为武器投身救国,他们在民族危亡时用知识和信念点燃的火种,展现了科学最本真的模样。《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专题展首次以展览的形式对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家群体进行全面系统挖掘与展示,展览分为“服务抗日战场”“保障国计民生”“守护学脉传承”三个篇章,通过数十件珍贵文物和数百张历史图片,立体呈现抗战时期科学家群体在兵器生产、军事装备研发、战地医疗救护等方面作出的直接贡献,在化工能源、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等民生与经济领域的支撑作用,以及在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等方面的坚守与传承,塑造出“科学救国”的时代群像。

八十年后的今天,面对不同的科研环境和时代背景,新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们秉持为国奉献的赤诚之心,延续着前辈们燃起的火种。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期开展的《“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数字展,让观众体验到“十四五”期间的精彩科技瞬间。展览分为“基础前沿研究涌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三个篇章,呈现我国“十四五”期间的19项代表性科技成就,涵盖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生命科学、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我国科技实力的蓬勃发展、科技工作者的奋进风采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8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开展仪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王春法,严济慈先生孙女、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严慧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席专家张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总工程师姜鹏等科技工作者代表、媒体记者共130余人出席活动。

开展活动还同期举办了《科学群星闪耀时:抗战烽火中的科学故事》新书发布活动。该书以独特视角,描述家国危难时的科学家形象,并辅以档案插图等设计巧思,帮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理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让青少年通过书中的故事与80年前的科学家建立跨越时空的对话。

(主办方供图)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