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南门江社区,有这样一群温暖的身影,他们穿梭在辖区的各个角落,用耐心与专业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 他们就是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南门江社区惠乐为老服务中心科普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一路有爱”项目开展以来,志愿者们创新服务模式,以上门宣传、趣味互动等形式,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注入暖流,也为患者家庭送去贴心慰藉。
家住社区的洪大伯,是“一路有爱”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在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初期,洪大伯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他变得抗拒接触新事物,连老伴建议的简单手指操都不愿尝试,每日只是独自坐在家中看电视,沉默寡言。日复一日的照料压力,让老伴时常因着急而忍不住责备他“懒惰”,可这样的指责不仅没能改善现状,反而让洪大伯的情绪愈发低落,家庭氛围也变得紧张起来。
就在这家人陷入困境时,科普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主动敲响了洪大伯的家门。面对焦虑的老伴,志愿者没有急于给出建议,而是先当起了“倾听者”,耐心聆听她在照料过程中的委屈与不易。随后,志愿者一边递上精心准备的阿尔茨海默症科普宣传册,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疾病知识:从病情发展的特点,到日常照料的关键技巧,尤其强调了“耐心沟通” 的重要性——“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行为变化并非‘懒惰’,而是疾病影响的结果,指责只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加速病情进展,只有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活动、愿意‘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辅助康复。”
一番推心置腹的疏导与讲解,让洪大伯的老伴逐渐平复了紧张情绪。她红着眼眶承认了自己此前的不当方式,表示今后会试着站在老伴的角度理解他,用更温和、更有耐心的态度陪伴他。
如今,“一路有爱” 项目的服务仍在持续深入。科普志愿者们通过 “一户一结对” 的方式,定期走进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中:陪老人们唠唠家常,缓解他们的孤独感;结合季节与老人身体状况,更新健康知识宣传内容;带着拼图、记忆卡片等益智道具,与老人们一起做游戏,在互动中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
这一系列贴心服务,不仅让患者家庭系统掌握了照料知识,提升了对疾病的科学认知,更有效缓解了照顾者长期积累的焦虑情绪,让 “邻里相伴、科学护老” 的温暖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未来,南门江社区惠乐为老服务中心还将继续优化 “一路有爱” 项目,联动更多社会力量,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庭搭建更坚实的支持网络,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关爱中安享晚年。
(供稿单位: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南门江社区惠乐为老服务中心 施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