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齿要矫正?

从信号到时机,一文读懂儿童正畸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韩向龙 田野
  • 2025-09-19 09:57

编者按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口腔发育的关键阶段,牙齿排列、咬合状况不仅影响颜面美观,更关乎咀嚼功能与全身健康基础。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本报特邀专业医生,科普儿童青少年正畸的时机、信号、检查要点,以及日常牙膏选择等口腔保健知识,助力守护成长关键期的口腔健康。

==============================

儿童青少年正畸不只是“排齐牙齿”,而是通过早期干预或适当外力,引导牙齿、颌骨与面部协调生长。这么做不只是为了纠正已经长歪的牙齿,更能提前拦住牙颌畸形的“苗头”,就算已经出现畸形,也能早点治疗、控制住发展势头。

孩子正畸别盲等

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可能要考虑正畸了。

牙齿问题:“龅牙”“地包天”(反咬合)、上下牙无咬合、过大的牙齿缝隙、恒牙不能顺利萌出、妨碍颌骨正常发育或影响口腔功能的牙齿错位等。

脸型问题:“地包天”(凹面型,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嘴突(上颌前突)、小下巴(下颌后缩)、面部不对称等。

不良口腔习惯:长期吮手指、咬嘴唇、吐舌、口呼吸、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会产生异常力量,导致牙齿错位和颌骨变形。

适合正畸矫正的年龄

早期干预:矫治时机需结合牙颌问题、牙龄、骨龄及合作状态判断。“地包天”乳牙期最佳矫治时间约4岁,8岁左右为替牙列期促上颌发育矫形治疗的适宜时机;小下巴一般在生长高峰期前1-2年(约10-12岁)行功能矫治,过早易延长疗程;上颌基骨宽度不足应在腭中缝融合前治疗,一般不超15岁;不良习惯需尽早破除,无法自矫可借助矫治器。

全面综合矫正:12岁左右乳牙替换完进入恒牙列期,可用固定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排齐牙齿、建立稳定咬合,改善美观与功能。

需要正畸矫正的信号

面部观察:嘴突、面中凹陷、下巴后缩或前突;下巴偏斜、面部不对称;闭唇困难等。

牙齿观察:牙齿明显错位;牙齿间缝隙过宽;下牙咬在上牙外侧;“龅牙”;上下牙无法咬合;上前牙过度覆盖下前牙;恒牙迟萌等。

功能与习惯:睡觉时打鼾、张口呼吸;咀嚼效率低、吃饭慢;发音不清;存在长期未破除的口腔不良习惯;孩子因牙齿问题不愿大笑或产生自卑情绪等。

正畸前需要做这些检查

给孩子安排正畸,不可上来就戴牙套,一套“牙齿健康闯关检查”得先安排上——

临床观察关:医生会盯着孩子牙齿排得整不整齐、上下牙咬合顺不顺,看看脸蛋和颌骨长得合不合理,还会查一查口腔嚼东西、说话顺不顺畅,顺便把“吮手指、咬嘴唇”这些可能捣乱的“坏毛病”揪出来。

影像透视关:全景片、头颅侧位片能看清牙齿和骨头的大致情况;要是情况复杂,还得用上CBCT(口腔颌面锥形束CT),牙齿、颌骨的位置关系,连带着颞下颌关节有没有小问题,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模型复刻关:要么用特殊材料给牙齿“做个模”,要么用口内扫描直接“扫出模型”,这样牙齿挤不挤、有没有空隙、咬合差在哪儿,都能精准算出来。

对比拍照关:正面、侧面的脸蛋照,加上牙齿的近距离特写,都得存好档,能够帮医生分析面型和牙齿问题,等治疗结束后拿出对比,变化有多明显一看就知道。

全身评估关:医生会问问孩子身体好不好、愿不愿意配合治疗。

其实儿童正畸特别讲究“一人一方案”,专业性强不说,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必须靠这套系统检查和科学诊断,才能定下靠谱的方案。所以家长们可得擦亮眼睛,选正规医院和有资质的正畸医生,好好琢磨“要不要矫、什么时候矫”,别盲目追求“早矫”“快矫”,否则可能让孩子受过度治疗的苦。

(作者韩向龙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院长、正畸科教授,田野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副教授)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