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项铮
“目前我国大部分接种HPV疫苗的人群年龄是27—45岁,”在9月21日举行的2025CACA东北整合肿瘤学大会科普专场上,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王丹波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岁—14岁是接种HPV疫苗的最佳年龄段。目前我国临床上14岁以下女孩及其家长对于HPV疫苗的接种意愿仍然较低。”
宫颈癌病因明确,可防可治,是有望消除的癌症。
对女性而言,高危型 HPV(如 16 型、18 型)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宫颈病变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从轻度异常到最终可能导致宫颈癌。医学上,根据宫颈细胞的异常程度,将宫颈病变分为明确的等级,不同等级的病变风险、发展方向和应对方式差异显著。
CINⅠ级是最轻微的宫颈病变,主要由高危型 HPV 感染引发,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与低危型 HPV 感染相关。CINⅡ级(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是需警惕的中间阶段病变。CINⅢ 级(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是接近宫颈癌的高级别病变。
“CIN也是宫颈上皮内瘤变,从发生 CIN一直往前走不回头的话,大约是5-10年的时间。这就给我们早筛、早诊、早治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窗口期。”王丹波介绍,“前面的阶段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公众应提高认知,主动筛查,主动预防。”
目前宫颈癌已经成为中国女性第一高发癌症,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科学有效。
宫颈癌筛查是筛查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主要检查方式,无创、方便、便捷。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不仅能为后续的治疗和手术提供依据,对于癌前病变的患者,通过治疗还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王丹波认为,目前业内指南指出,宫颈癌3年-5年筛查一次即可,但是有些发达地区的人群频繁筛查,造成资源浪费,而有些落后地区甚至是零筛查,导致这些地区的宫颈癌发生率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接种宫颈癌最多的人群年龄是27岁4—5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岁—14岁是接种HPV疫苗的最佳年龄段。王丹波强调,有的人为了等待9价疫苗而错过最佳接种年龄并不可取,早接种早获益,实际上,2价疫苗也有很好的获益。
资料显示,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94个国家共同承诺的《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和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即“90—70—90”三重干预目标: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成年女性至少在35岁和45岁接受2次高准确度子宫颈癌筛查,90%确诊子宫颈癌前病变或浸润癌的女性接受规范治疗或管理。